唐文琴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谭别林
对于社会,法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有人说,法官是明辨真伪的智者;有人说,法官是维护正义的使者;有人说,法官是捍卫司法的勇士。近30年的法官生涯,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余龙法官用岁月的坚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做人间烟火的守护者
小时候,当法官的父亲是我眼中的超人,总是埋头工作、默默付出的他,任劳任怨坚守在司法岗位上,一干就是30余年。静静的深夜里,父亲在灯下研读卷宗、撰写判决的背影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时光荏苒,我渐渐长大,父亲执着坚毅的精神早已注入我的灵魂。“成为父亲正义凛然的样子”成了我的人生追求。
后来,我也如愿走进了法院,穿上了这身神圣的法袍,手持正义的法槌,感受法官的庄严和神圣。从业29年以来,我从当年的热血青年渐变为而今的从容不迫,不变的是内心对法律工作的热情,庆幸的是,在人生与梦想之间我找到了平衡。
法官这份职业,值得自己全力以赴,毕生奋斗,将来,我也将继续脚踏实地,追光前行,努力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办好每一个案子,做优每一次司法服务,守护每一缕人间烟火。
做有温度的裁判者
曾热播的电视剧《底线》中有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司法的温度:“法律有尺度,是要在尺度之内把事情做好,但是法官应该有温度,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为当事人做些什么。”
2021年的春天,时令已快到清明,九峰山上天气已逐渐回暖,但对于家住大树镇的蒋某某而言,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年过六旬的蒋某某在打零工的时候不幸滑倒造成右手骨折,因无力支付医药费,住院仅3天她就办了出院手续,右手也落下伤残。同年8月,她诉至法院主张因伤致残损失。
作为本案的承办法官,我在审查卷宗时发现她此前已多次起诉,却因身份冒用问题(因已过退休年龄,其借用亲友身份证打洗餐盘零工)诉讼程序被叫停。鉴于此,我决定对案情作深入调查研究。
经了解,现年65岁的蒋某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14年5月,正在田间劳作的儿子突然病倒入院,后被确诊为红斑狼疮,老两口砸锅卖铁给儿子治病,还欠下一大笔外债,儿媳妇离家而去、老伴病倒,为了供小孙女读书,家庭的全部重担都落到了蒋某某这个年近花甲的妇人身上。
案情特殊、家庭状况特殊,若处理不当,将进一步激化矛盾,当下我即决定依法居中调解。然而,蒋某某与被告公司就责任划分、赔偿款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一次、两次、三次......我多次与被告沟通,希望能念及蒋某某家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补偿。最终,被告也在我的苦口婆心下终于同意支付3万余元补偿金并于7日内尽数履行到位。
“当法与情碰撞时,调解方式是灵活的、有力量的,法律是有温度、有人性的。解法结同时解心结,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案结了,但蒋某某家的情况在我心中始终挥散不去,准备好相关材料,我将蒋某某的家庭情况向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在经过本院司法救助委员会集体讨论后,依法决定给予蒋某某司法救助。
2021年11月,我驱车几十公里前往大树镇华阳村蒋某某家,为她送去了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初冬的太阳照射着苍翠的九峰山,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家门口小小的院坝,当她接过司法救助决定书的那一刻,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做一路同行的普法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现在的我,拥有了另一种“兼职”身份,审判职能之外,我成为了行政机关讲座的常驻嘉宾,评案例、析法条,深入剖析行政机关在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发生。通过我的司法服务,为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工程建设审判经验丰富,工作之余,我常常前往在建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解读法律法规、现场答疑释惑,引导农民工合法维权,也有幸被评为全省建设工程领域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联动机制工作先进个人。
1994年走上工作岗位,距今已经快30个年头,我想,正是无数个默默奋斗、执着前行的“我”一起,汇聚出一片片星火微光,汇聚成法治中国的璀璨星空,照亮法院人奋斗的青春,照进人民幸福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