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遭遇“执行不能”  司法救助送来10万元

  
2023-03-31 11:38:30
     

黄梓淇 张亚乔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诗柯

申请人赵某工作时因伤致残,法院判决其所属公司应赔偿61万余元,但该公司在支付完首期赔偿后,营业执照被吊销,依法进入清算程序,法院穷尽财产线索也未能找到有可供执行的名下资产,案件处于“执行不能”的境地。为缓解赵某生活困难,近日,成都市青羊区法院依法帮其申请司法救助款项10万余元,有效补位“执行不能”,传递司法温情。

赵某在所属A公司维修机器时被机器压烫伤,经鉴定工伤致残程度五级,事故发生后,赵某将A公司诉至青羊法院,法院判决A公司赔偿赵某61万余元。判决生效后,A公司并未向赵某支付工伤赔偿,赵某催讨无果后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青羊法院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询A公司资产信息,穷尽财产线索也未能找到其名下资产,并向其告知赵某当前的生活困境。A公司代理人罗某表示确实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清,希望分期支付。经青羊法院沟通协调,A公司与赵某达成和解协议。但在支付完首期赔偿后,A公司便再未支付任何款项。青羊法院依申请恢复执行,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以及线下调查的方式,发现该公司营业执照已被吊销,依法进入清算程序,且股东也已被纳入失信限制高消费名单,最终均未查询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因了解到赵某因伤致残导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青羊法院依法对其申请司法救助款项10万余元,尽最大努力缓解了赵某的生活困难。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