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8月14日,省公安厅发布4起打击生态环境资源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昆仑”“夏季行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安全犯罪重拳出击、露头就打,有力维护生态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甘孜洛某等人非法采矿案
今年6月,甘孜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的线索,破获洛某等人非法采矿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扣押景观石540余吨。经查,今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租用装载机、货车等机具,擅自在甘孜州乡城县某河道内非法开采景观石1600余吨,以货运方式对外销售牟利,经鉴定非法开采的景观石属闪长玢岩、安山岩矿石,涉案金额70余万元。
●典型意义
景观石以其独特的形态、质感和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该案的侦破充分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环境资源犯罪的坚定决心,有力维护了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贡献公安力量。
雅安两公司非法采矿案
2023年1月,雅安公安机关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情况通报,破获某工业公司、某石材公司非法采矿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经查,某工业公司、某石材公司为牟取非法利益,无视矿产资源管理规定,在雅安市宝兴县某矿区矿权许可范围外,分别非法开采大理石71380立方米、69123立方米,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
●典型意义
该案涉案企业为牟取非法利益,超越矿区许可范围盗采大理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巨量国家矿产资源流失。雅安公安机关与自然资源等行政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守牢生态保护红线。
宜宾环保科技公司污染环境案
今年4月,宜宾公安机关根据行政部门情况通报,破获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经查,今年3月以来,由于污水量超过处置能力,宜宾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指使技术人员,将污水在线监测系统的“氨氮”“总氮”供样口接入事先调剂好的样品塑料瓶(俗称“挂吊瓶”),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逃避在线监测,将大量含氨氮的污水直排长江干流,造成外部环境污染。
●典型意义
过高的氨氮浓度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宜宾公安机关通过行刑衔接,汇聚攻坚合力,严打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持续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成都张某等人污染环境案
2023年2月,成都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张某等人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挡获吸污车1台,查获工业废料(酸液)60余桶、20余吨。经查,犯罪嫌疑人非法收储一批工业废料后,交付给无危废经营资质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非法处置,将该批工业废料装运至成都东部新区某路边排水管倾倒,流入沱江支流绛溪河。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范围内土壤总损害方量为782.50立方米。
●典型意义
该案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该案中,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扩散。同时,检察机关启动生态损害赔偿公益诉讼,经法院审判,判决被告人承担生态损害赔偿金600余万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最大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