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讯(胡思行 张楠 记者 刘冰玉)“判断是否属于行政协议,就是要聚焦主体要素、目的要素、意思要素、内容要素。行政协议兼具合同性和行政性双重特征,一定要紧密围绕其‘公益性’。”17日,在成都市委政法委、成都中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行知讲学堂”上,线上线下共千余人聆听省高院资深审判专家、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雪梅的精彩授课。这场“干货”满满的同堂培训,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同步提升”“充电赋能”献上了一场“知识盛宴”。
来自省高院、省司法厅,成都法院、检察机关、司法行政系统及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律师协会等单位组织的法律共同体代表齐聚一堂在现场聆听,成都各区(市)县政法系统和土地征收管理、街镇政府等行政机关代表则在线上参与。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市县法治建设部署要求,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设,打造全国一流法治城市,经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2月14日,成都市纪委机关、成都市委政法委、成都中院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同机制”优化执法司法协同体系 推动更高水平法治成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同堂培训体系,打造学习研讨交流平台,通过开设法治大讲堂、开展专题业务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据成都中院副院长谢立新介绍,“行知讲学堂”作为成都行政法律职业共同体“同堂培训”的特色品牌,已正式创设一年。本场“行知讲学堂”聚焦行政协议争议处置的热点难点问题,正是成都法院落实《实施意见》,以“同堂培训”强化“同步提升”效能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