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7年找回 809名被拐娃娃

  
2016-12-08 09:49:11
     

我省公安机关通过DNA比对,7年找回被拐或失踪儿童809名——这是记者从昨(7)日省公安厅举行的“凝聚力量,让爱回家”2016四川认亲活动现场获悉的。

昨日下午,4名当年被拐儿童康波、郭健、何小龙、敖辉,在被拐十多年至二十多年后,终于与亲生父母团聚。他们4人是我省内江、资阳两市公安机关在近期的日常DNA血样比对工作中,成功比中而被找到的。

省公安厅刑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始终把打拐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打拐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以打促防,成效明显,涉拐案件逐年下降。

一方面,狠抓现行案件侦破,进一步完善了失踪儿童快速查找工作机制,指挥中心、刑侦、治安、网监、派出所等警种同步上案,力争第一时间找回被拐、失踪儿童;另一方面,对于历年发生的积案,逐一进行梳理,组织精干警力破案攻坚,力求早日破案,解救被拐儿童。

据统计,2009年以来我省通过DNA比对,成功找回被拐或失踪儿童809人,使809个家庭实现了破镜重圆、合家团聚,取得了明显效果。

◎提醒

家有孩子被拐 速去采集血样

为解决儿童被拐多年后体貌特征发生变化,亲生父母难以辨认的问题,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采集失踪被拐儿童亲生父母血样检测入库,同时采集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血样检测入库,之后自动盲比是否符合亲缘关系。

警方提示,广大还没有找到子女的家长,应主动到当地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公安机关采集血样是免费的。

◎寻亲故事

被拐27年:他记得自己5岁离家

32岁的闫世强站在台上,难掩心酸和激动。昨日认亲活动现场,这个已有4个孩子的父亲一直没有忘记:“我是被拐卖的,5岁就离开了亲生父母。”

1989年1月16日,刚刚5岁的康波(闫世强原名)随父母康纪彬、王仕琼一起到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的外婆家玩。中午时,康波一个人跑到门口的路边玩耍,不料被人贩子抱走,后来辗转卖到了河南。

“养父母家还有一个弟弟,是个残疾人。”康波回忆说,当时养父母可能是考虑让家里以后能有个劳力,才把他买了回来。初中毕业后,康波就外出打工,学着别人开卡车跑长途运输,到过全国各地。随着岁数增长,他内心对于找到亲生父母的渴望变得愈发强烈,但脑海里童年的记忆却一片模糊。

“只记得小时候是生活在山区,所以每当往山里跑时,总要多停留一会儿,试着找到回家的线索。”康波说。后来,他得知可以通过比对DNA来寻找亲生父母,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当地公安机关采集了血样。2016年10月底,内江警方通过DNA信息盲比,发现康纪彬、王仕琼夫妇血样与河南新乡市公安局采集的闫世强血样成功比中。

12月7日,康波见到了阔别27年的亲生父母。现场,康波的母亲情绪激动,几近晕厥。康波拉着父母的手,哭得像个孩子。在被记者问到以后的打算,康波说自己会撑起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两个家庭的重担。“好好孝敬亲生父母,补上这些年欠他们的。”康波说。

一别20年:爸妈,儿子回来了

庄春晓今年22岁了,目前在深圳工作,之前一直生活在广东揭阳。12岁之前,他都不知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

12岁那年,庄春晓和姐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气急之下姐姐说:“反正你又不是爸妈亲生的,没必要对你那么好!”这句话对于庄春晓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恰好这时养母回了家,他便上前追问。养母一开始不承认,但后来在私下训斥姐姐时说到的一句“即便你是亲生的也不该这样”让庄春晓知道了真相,也让他明白了为什么从小自己就遭遇了方方面面的差别对待。他回到房间一个人哭泣,将所有的痛苦藏在心里。

初中没能上完,庄春晓就辍了学四处打工。2014年,他发现了“宝贝回家”网站,开始接触寻亲志愿者,之后又到公安机关采集了DNA血样。找到亲生父母,是他多年来一直藏在内心深处的愿望。“我想问问他们当年自己是怎么丢的,这些年他们过得好不好……”庄春晓说。

今年,资阳警方在日常DNA数据比对工作中,成功比中何学勇、蒋国琼夫妇的血样,与庄春晓的血样符合遗传规律,确认具有亲缘关系。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时间回到20年前,何学勇、蒋国琼夫妇在攀枝花市某菜市场经营一个摊位。5月18日这天,年仅2岁的小儿子何小龙(庄春晓原名),跟着4岁半的二女儿在附近玩耍,一名中年妇女谎称带何小龙去找父母将其抱走,二女儿在原地傻等了好一会儿,才跑回去将事情告诉了父母。等何学勇夫妇追出来寻找时,儿子早已不知去向。这一别,就是20年。本组稿件记者 夏修露 蒋京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