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召开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推进会
今年已调解婚家纠纷14874件
本报讯(记者 宋锫培 实习生 徐毓蔚)昨(6)日,我省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利益格局的快速转变,婚姻家庭纠纷呈现多样性、复杂化趋势,仅今年1月至11月,全省各级婚调机构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4874件。截至目前,全省已建各类调委会4787个。此外,攀枝花市妇联、安岳县妇联、阆中市妇联和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等4个单位就相关工作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已建调委会4787个
截止到11月,省、市、县三级妇联协同法院、司法等相关部门,依托基层法庭、乡镇(街道)司法所或妇女维权站、妇女之家等现有阵地,在市(州)、县(市、区)、镇(乡、街道)、村(社区)建立各类调解工作领导小组1196个,调解委员会(室)4787个,配备了专职调解员678名,兼职调解员11492名,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调解组织网络,在纵向上进一步完善了调解体系。“果城和事佬”、社区女子警务室、“李二嫂”“联姐”等各级各类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纷纷设立,结合相关部门的拓展,在横向和纵向上拓宽了调解领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基础夯实。
同时,省妇联与司法行政机关共享各类资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积极配合,互通信息,共享人员、场地等资源,整体推动了各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有序开展。
将完善纠纷排查机制
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省妇联副主席李静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纠纷排查、信访接待、“公调对接”“诉调对接”、互动联动机制,深入了解妇情民意,及时反映妇女诉求,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调解”。同时各级妇联要主动与法院、司法所等部门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联动机制,向社会广泛招募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专家志愿者,使调解员与调解志愿者相互补充,提高调解委员会整体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保证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坚持以防为主、防调结合的方针,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与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