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通讯网络诈骗每周发案近500起

  
2016-06-03 10:19:09
     

我省通讯网络诈骗每周发案近500起

冒充“公检法”犯罪减少 盗用QQ微信冒充熟人增多

本报讯(记者夏修露)全省每周发通讯网络诈骗案件400至500起,每周损失金额1000至1500万元。昨(2)日,记者从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5年11月1日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破案13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2名,铲除犯罪窝点74个,打掉犯罪团伙67个,为群众挽回损失1500万元。根据统计,我省盛行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类型较为集中,冒充“公检法”犯罪有所减少,但冒充熟人,盗用QQ、微信,网络购物,以购车退税、发放补贴等名义诈骗犯罪有所上升。

女性及中老年人受骗较多

据警方透露,目前我省通讯网络诈骗案受骗者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居多,但受骗人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白领或者大学生,最新骗术甚至频频对准年轻人。警方分析近期发案特点发现,冒充“公检法”犯罪有所减少,主要集中在冒充熟人诈骗,盗用QQ、微信诈骗,网络购物诈骗,以购车退税、发放补贴等名义诈骗等10类犯罪。

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通过海量发送信息或打电话,漫天撒网诱使受害人受骗,受骗者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居多,不乏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白领或者大学生。此类犯罪多为团伙作案,且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环环设套,针对性强,迷惑性大,具有极强的蒙蔽性,致使受害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识破犯罪伎俩而上当受骗。

此外,不少犯罪分子精心钻研网络、通讯、金融等知识,通过木马病毒、改号软件等方式,充分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ATM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的漏洞,实施非接触式诈骗,犯罪智能化趋势明显。

多个市州建立反诈骗中心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成都市)反诈骗中心于2016年1月8日成立后,截至5月12日,接警总量为1699件,冻结资金2600万元,拦截涉案电话84个,关停本省涉案电话号码156个。攀枝花、广元、自贡等地也相继建立了本级反诈骗中心,其他市州也积极通过公安部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接警止付模块,及时录入案件信息,争取最大限度挽回受骗群众的损失。

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王宏伟介绍,全省21个市州、120个县(市区)按照省政府联席会议的框架制度、运转模式要求,建立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新格局业已形成。

省公安厅还加大了对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督办力度,今年以来,已挂牌督办涉案金额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2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