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2015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2016-04-28 10:49:03
     

成都发布2015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法官结案量升五成 审理周期少40天

本报讯(王晓燕 刘方祺 刘蓓 记者 刘冰玉)“4·26”知识产权保护日刚过,成都市中级法院昨(27)日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5年成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以及成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这是该院首次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全面披露并分析成都案件司法数据。

记者获悉,2015年成都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共计2422件,成都中院知识产权法官的人均结案量较2014年上升50%,案件平均审理时间较同期缩短了40天。

共受理知产案2422件

2015年,成都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共计2422件,其中民事案件2366件,刑事55件,行政1件。民事纠纷中著作权、商标权占比较大,尤其是专利纠纷数量较2014年上升40%,其总量首次超越商标权纠纷。

民事侵权行为及刑事纠纷中,销售侵权行为占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大型市场集中区及小型零售铺。

民事案件胜诉占比94%

同时,从知识产权案件裁判结果可以看出,民事方面,判决案件的支持率有所上升,原告胜诉的案件数量较多,2015年胜诉案件占比94%,较2014年上升3%。

刑事方面,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人数大幅增加,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权罪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罪数量均有所下降,但在判处三年以上刑罚的人数方面有所增加,在罚金的判罚数额方面,50万以上罚金的判罚人数明显增加,表明对制销领域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5年,著作权案件判赔总额322万余元,专利权案件判赔总额545万余元,商标权案件判赔总额764万余元。

成都中院民三庭庭长钟晞鲲表示,近年来成都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行为呈现出两个特征:代表本地技术开发、合作、交易活跃程度的专利、技术合同纠纷以及设计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增长明显;打击商品流通和作品传播侵权依然是知识产权维权的主流。

法官人均结案上升50%

面对“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成都法院加强审判管理,完善审判机制,切实优化审判效率。

以成都中院为例,2015年知识产权法官的人均结案量较2014年上升50%,案件平均审理时间较同期缩短了40天。而与此同时,成都中院二审案件的改发率较201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2015年,成都两级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0件,结案率90.91%,较2014年略有提升。上诉案件比例均有下降,二审改发率成都中院下降2%,一审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