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泰安建言: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理念和思维

  
2016-04-08 09:33:48
     

“关键少数”怎么抓?法学专家郑泰安建言:

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理念和思维

郑泰安

本报记者 开永丽 王一多 文/图

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实践中,我省要求把强化法治意识、依法履职尽责作为依法治省的关键所在,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扎实落实,坚持不懈推进依法执政。

近日,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郑泰安作为法学专家代表,出席了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四川依法治省理论和新闻界座谈暨工作情况通报会,对四川依法治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积极建言献策。身为法学精英,郑泰安一直致力于为法治四川建设支招、建言和奔走。他提出,四川的依法治省工作,关键少数得继续抓,科学立法要坚持做,司法改革要不断深化。

依法执政关键在少数,关键少数怎么抓?对此,郑泰安在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后提出,首要问题就是要理念和思维的转变。

■关键少数怎么抓?

首要是理念与思维的转变

“关键少数咋个抓?围绕这个问题,我展开了大量调研。仅在成都,我先后参加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题座谈会,调研了十几个区市县和五家法院。在大量调研后我发现,抓关键少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理念与思维的转变。”郑泰安提出。

郑泰安说,自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期间他没有检索到任何一本成型的、系统的和有份量的关于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专著,与此相关的则更多的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文章和报告。

“学界和理论界的任务很重啊!”郑泰安表示,自己已着手开始起草相关著作。在他看来,人的经验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思维的基础上,很多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以“借脑”。

“法治的重点是规则与规矩,法治的启蒙是逻辑与思维,法治的权威是公论和认可,法治的永恒是妥协与平衡,法治的境界是理性。”郑泰安还提出,关键少数要从这些方面提升。

会议现场,郑泰安总结了这样“五个关键”:依法执政关键在少数,法治政府关键在诚信,依法行政关键在适度,科学立法关键在质量,社会治理关键在多数。

■公权力如何行使?

建“有权勿想挣钱”等六理念

郑泰安提出,立法是一种资源,立法具有助推经济、提升理性的功能,要充分发挥立法功能,变资源为“资本”。“立法要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变、人大主导不能变、信息公开不能变、充分博弈不能变、顺应规律不能变、适应改革不能变、依法立法不能变。”他说。

郑泰安认为,当前我国立法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例如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法律的制定与全面深化改革相衔接,通过立法促进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有关立法;注重发挥立法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等。“为适应立法工作新特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应不断在实践中创新行使公权力的理念。”郑泰安认为。为此,他撰写了《行使公权力应当具备的六大理念》一文详细阐述。

文中提出,这六大理念依次为:权力不能放弃的理念、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权力为民所用的理念、真理最终在民的理念、做事要讲角色的理念和有权勿想挣钱的理念。

郑泰安在文中阐述道:由于权力来源于民众,因此,权力是与职责紧密相连的,进而是不能放弃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定职责必须为”。放弃权力,可能导致不作为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也可能导致渎职失职,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权力不同于权利,二者一公一私,为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力不仅必须行使,而且必须行使好、行使对、行使够、行使实、行使活。

此外,领导干部要坚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正当、合理、依法、廉洁行使权力的观念,打造权力行使的信念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使命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在阐释“做事要讲角色的理念”时,郑泰安提出,与公权力相关的职务行为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利。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具备公道、务实的行权本色,将自己作为公务人员的主体属性、主体特征和主体要求与相对应的行为模式、行为范式相适应。

郑泰安认为,为解决权力的正当性或合法性问题,要树立“有权勿想挣钱”的理念。对此该文中阐释道,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编织好制度的笼子,在存款实名制、财产申报制、物权登记全国联网等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建立大数据廉洁防控反腐体系,打好不能腐的制度基础。

■今后依法治省咋推进?

四个下功夫和五个匹配

“站位高、谋划远、抓精准、发力足、落实实、效果好。”郑泰安用这样18个字评价我省的依法治省工作。

谈到今后依法治省工作,郑泰安也总结了一些“干货”:依法治省要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法治建设要与五大发展理念上相匹配。“依法治省要在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飞跃上下功夫;在党规与国法无缝无声有效对接上下功夫;要在立法、执法、守法、司法互动上下功夫;要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互匹配上下功夫。”郑泰安说。“法治建设要与创新动力匹配;要与绿色愿景匹配;要与协调目标匹配;要与开放战略匹配;要与共享价值匹配。”郑泰安说。

此外,郑泰安还提到了四川司法改革工作,他认为,这是今后我省依法治省工作的一项重点,四川司法改革要坚持“五个+”:审判+、监督+、责任+、联动+、共同体+,在这方面四川还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