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律协会长刘守民值守省高院接待室

  
2016-04-07 09:38:28
     

78岁老人第28次来访 这一次满意离开

省律协会长刘守民值守省高院接待室 接访首案是国家赔偿案

接访现场

本报记者 开永丽 兰楠 文/图

昨(6)日上午8时50分,省律师协会会长、四川致高守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守民走进省高院立案信访诉讼服务中心的律师接待室,作为当日值班律师,他将在这里全天接访。

根据安排,省高院确定每周一和每周三两天全天作为律师值班日。在省高院立案信访诉讼服务中心大厅的大显示屏上,醒目的滚动播出着“今日值班律师”刘守民的照片和简介,及他作为值班律师将为信访群众提供的咨询、释疑、帮助申请救助、提出法律意见建议等法律服务内容。

“投机倒把罪”改判无罪 78岁老人来访28次

上午9点,一名大爷在省高院立案信访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律师接待室。得知等候在此接待自己的是省律协会长,更是一名资深律师,大爷的情绪十分激动。“你看我判决书里面写的……”老人将一摞材料递到刘守民的面前,站着不肯坐下,因为着急还不停跺脚。“老人家,您别着急,慢慢说。”刘守民接过材料开始翻看。

老人名叫杨明(化名),今年78岁,他来访的是一起国家赔偿案件。1983年,他被某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收缴赃款赃物合计13380.54元。2007年12月,法院改判杨明无罪。

2008年2月,杨明向法院申请要求返还没收财产,并要求赔偿。法院参照《国家赔偿法》给予了经济补偿,其所在辖区政府也协调相关部门按政策规定解决了其社保、医保、廉租房的问题。此后,杨明多次信访,要求参照物价上涨等因素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提出共计80余万元的赔偿请求。

省律协会长:“律师要有足够耐心和专业判断”

弄清杨明的诉求后,刘守民对杨明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

“您3月份来的时候,案卷材料还没递交到省高院这边来,据今天了解的情况,案卷材料已经到了省高院。接下来,法院这边还有个复查的程序要走,您需要耐心等待。同时我们也会帮助您向法院这边提交建议,尽快给您答复。”最后,刘守民告诉杨明。

一个小时后,杨明离开时,连声向刘守民表示感谢。“刘律师的态度很好,我七八十岁了,说话很混乱,他听得很认真。而且刘律师和我的案子完全无关,分析案子更加客观。”杨明告诉记者,自己对有律师参与接访感到非常满意。

刘守民接访的第二位当事人姓王,因听力丧失,刘守民和他通过文字进行沟通。一天下来,刘守民共接待了8名来访当事人,涉及国家赔偿、医疗纠纷、民事赔偿、行政拆迁等类型的7件信访案件。“今天由我来‘打响第一枪’,也希望给所上其他律师起个带头作用。”刘守民说。他坦言,通过接访,更加切身体会到法院工作的难处和面临的压力。接访的法官和律师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有利于妥善处理来访以及安抚当事人情绪。同时,要有一定的专业判断。“为啥要律师来?而且要求执业时间在五年以上的律师来?这应该也是考虑到接访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复杂性。律师的优势在于作为懂法律的第三方,当事人容易信服,另外律师要有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够知道这个事情如何解决。”刘守民坦言,没想到今天接访的第一起案件就涉及到国家赔偿的问题。“国家赔偿属于诉讼程序之外,也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对这些都需要接访者有专业的判断,给来访者指明关键所在。”刘守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