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公布43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法

  
2016-01-19 09:26:37
     

本报讯(记者 夏修露)昨(18)日,四川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成都万达广场开展防范“宣传周”活动。省公安厅向社会发布了五大类43种常见通讯诈骗手法和防范攻略。

公检法来电?当心你的钱包

记者在警方发布的5大类43种常见通讯诈骗手法中看到,在电话诈骗类中,近年来较常见的有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其余比较常见的包括票务诈骗、虚构车祸诈骗等。而在短信诈骗类中,犯罪分子往往以电视节目、银行卡消费信息、高薪招聘等为由头。

网络诈骗类则通过各种各样的假网站或假消息实施诈骗。例如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在信件诈骗类中较常见的是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会冒充知名公司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

谨记“三不一及时”防上当受骗

“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省公安厅刑侦局民警介绍,通讯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基本上是上述类型和模式,群众应做到“三不一及时”。

不轻信:绝对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及时挂掉电话。如确有担心可及时向亲友或公安机关咨询。

不透露:任何情况下,切忌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密码等信息。

不转账: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到网银业务的要格外谨慎。

及时报案:确实感觉自己已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