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四川篇章|四川检察:“和解五法”作示范“第一窗口”创品牌

  
2023-11-07 14:14:0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涪城区检察院将以民事检察‘和解五法’示范工作室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检察环节‘枫桥经验’创新实践,组建一支由具有10年以上民事检察工作经历的员额检察官、具有民商法硕士学历的检察官助理、通过司法考试的书记员组成的‘涪检·连心桥’专业办案团队,真正将工作室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4月28日,绵阳市涪城区检察院举行民事检察“和解五法”示范工作室挂牌仪式。与此同时,全省各地还有21个首批民事检察“和解五法”示范工作室集中挂牌。
  
  22个“和解五法”示范工作室同落地,“枫桥经验”四川检察实践全盘活。60年风雨洗礼,“枫桥经验”带着泥土的芬芳,凝聚着基层的智慧,如星星之火撒向巴蜀大地,汇聚成一道别具特色的“枫”景“检”影。
  
  60年创新传承,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征程上,四川检察机关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动履职,为民司法,积极探索完善民事检察和解制度,健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机制,打造检察服务群众第一窗口,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风险隐患防范于未然,“枫桥经验”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迸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创新探索“和解五法”高效化解纠纷
  
  “两年了,终于拿到了我们的血汗钱,感谢检察官查明事实,为我们农民工‘撑腰’!”今年2月24日,蓬溪县检察院监督县人社局、公安局、法院现场为被某建筑劳务公司拖欠工资两年的103名农民工发放了135万余元工资,拿到工资的黄某连连称谢。
  
  办理该案过程中,蓬溪县检察院督促公安机关查封劳务公司及股东夏某现金资产,扣押案涉公司3处房产,并敦促夏某及其家属筹集资金10万元先期支付部分被拖欠的工资,以保障工资发放到位。“与此同时,我们还运用‘借力化解法’,依托府检联动机制,推动召开由县政府主持,县检察院、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县法院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多次与农民工代表面对面交谈,合力安抚其焦急情绪;运用‘情义融化法’,对劳务公司及夏某阐明相关法律规定和拖欠工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又从情理角度列举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引导其换位思考。”蓬溪县检察院检察官佘斌州介绍。最终,劳务公司及夏某自愿与被欠薪农民工签订和解协议。
  
  佘斌州口中的“外力化解法”和“情义融化法”是我省检察机关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的创新性探索成果——“和解五法”民事检察和解制度,即在民事检察监督环节通过灵活运用背靠背法、并案化解法、利益平衡法、情义融化法、借力化解法,高质效定分止争,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目标。自2022年推广“和解五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运用“和解五法”促成和解2584件,同比增加4.7倍。今年7月,省检察院印发《四川省检察机关民事“和解五法”工作办法(试行)》,进一步促进我省民事检察和解工作专业化建设、规范化发展、品牌化打造,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民事检察和解是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矛盾社会化解的有效途径。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王昱表示,“为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我省检察机关聚焦民生民利,积极借助外力,探索构建‘检察和解+’新机制,在融入多元共治中更好释放检察效能。”
  
  和解+协作,拓宽多元共治“朋友圈”。全省检察机关主动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行政机关、行业调解组织,设立民事检察工作岗、和解室、联系点等120 余个,建立起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手化解协作工作平台,实现检察和解与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的有效街接,全省三级检察院依托该平合共促成和解592 件。成都市检察院与市人社局、工会、劳动仲裁委共建劳动争议纠纷调处联动工作机制,已向市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移送30余件涉劳动争议案,最终和解率达到 30%。
  
  和解+调解,破解“终审不终局”。省检察院与省高院会签《关手办理民事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南(试行)》,探索建立民事检察和解与法院审判调解、执行和解的社会治理功能联结,力争实现正和效应。德阳、巴中等24个市、县检察院以抗诉、再审检察建议为纽带,相继建立检法联合和解机制。2022年以来,全省法检两家联合促成和解522件,有效减少了反复信访申诉,德阳市法检两院促成和解的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被最高检评为“检察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
  
  和解+听证,让公平正义“可触可见”。全省检察机关坚持对重大疑难复杂、当事人矛盾尖锐,但有一定和解空间的案件做到“应听证、尽听证”,让当事人把事情说清楚、听证员把道理辨明白、检察官把法律讲透彻,努力以“看得见”的方式助力引导和解。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经公开听证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192件。自贡、巴中、遂宁等地检察机关出台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工作指引,将司法办案、检察听证、矛盾化解一体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和解工作的透明度。
  
  2022年3月,自贡市的李某就公安机关对其车辆被盗作出不立案决定向自贡市自流井区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原来,李某年初在第三方公司担保下向银行贷款购得一辆轿车,因未按期足额偿还贷款,第三方担保公司代其偿还21万余元后,因无法联系上他便请专业开锁店打开车门锁,将车开回公司停放。自流井区检察院随即举行公开听证、释法说理,解开李某的“法结”“心结”。听证会结束后,李某由衷对办案检察官竖起大拇指,“我明白了不构成盗窃的缘由,虽然我的诉求没有得到支持,但我心服口服。”
  
  擦亮品牌 打造检察为民“第一窗口”
  
  走进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整洁、规范、温暖,LED屏滚动播放以案说法普法短视频,政策法律规定、饮水机、便民雨伞、应急药物一应俱全。在这里,每一名党员干警接访时都主动亮明身份:“我是一名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什么可以帮您?”检务大厅不仅提供法律咨询,还引入诉讼文书起草AI智能辅助、进驻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天府市民云”等,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家门口”到“家门里”、“7×24”小时不间断提供便捷高效检察服务。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心。检察机关信访接访工作是受理群众控告、申诉、举报的第一窗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平台,我们要从处理好每一封来信、接待好每一次来访、化解好每一个矛盾做起,通过高质效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党支部书记田萍表示。该部门提炼总结“发扬‘三牛’精神,构建多元化检察为民矩阵”工作法,年均接待信访群众5000余人次,通过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党建重点任务清单,真正让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落细落实。以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为目标,注重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积极搭建便民利民“资源仓”,建成包括52名听证员在内的听证员库,让更多信访申诉案件“阳光化”,进一步畅通意见表达、检民互动渠道;同时,纵向挖掘内部潜力,先后建立“检察接诉即办”“重点案件风险评估化解”“追赃挽损前置”等工作机制,助推提升办案质效。今年以来,区域内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挽损率提升15%。
  
  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检察服务大厅里的风景是我省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倾情打造面向群众第一窗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依托立足控申接待“第一窗口”,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持续做好群众信访办理、领导包案、公开听证等工作,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高质量控申检察履职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五年来,对收到的48420件群众来信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回复率达100%;对42563件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案件做到3个月内办理进展或结果答复,答复率为99.17%。同时,以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塑造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品牌,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小窗口”实现为民服务“大作为”。
  
  荣县检察院“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在全县21个(街道)镇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检民一路”工作站,将全县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和村(社区)治保委员聘任为检察联络员,以“一季度一巡回”的“基层巡回检察”方式开展法治宣讲、矛盾纠纷化解、线索收集等6项工作,“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1321名检察联络员。
  
  都江堰市检察院以派驻乡镇检察室为前沿阵地,在3个派驻乡镇检察室成立“李冰法治讲堂”巡回检察组,建立便民化流动下访服务站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涉法涉诉“堰水情工作法”,形成“固定点、巡回访”,信访矛盾化解率从2020年的83%上升到2022年的96%。
  
  得荣县检察院结合实际在全县设置68个“阳光得检”检察便民服务点,通过一键扫码进入得荣检察在线服务平台获得预约检察服务、提供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学习法律知识等各类法律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跑路也能享受贴心检察服务。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我省检察机关13个团队、8名个人榜上有名,总数为全国第一。在倾情打造检察服务群众“第一窗口”的过程中,一大批有温度、有特色、有亮点的“民生控申”服务品牌在四川遍地开花,“枫桥经验”四川检察实践从“盆景”变“风景”。
  
  多措并举 防范风险隐患于未然
  
  当案件胜诉、被告人获刑,却遭遇执行不能,如何帮助因案致贫、返贫,生活陷入困难的被害人解决燃眉之急,避免滋生次生、衍生矛盾或矛盾升级?国家司法救助为困境中的涉案被害人带来一缕亮光。
  
  2020年4月,彭州市某镇的赵女士的邻居唐某酒后因琐事与赵女士夫妻发生口角,双方继而开始撕扯。唐某随即拿出尖刀捅向赵女士夫妻,他先刺中赵女士丈夫的左胸,又刺中赵女士的背部和腹部,造成赵女士丈夫当场死亡,赵女士重伤二级。一审时,成都中院综合考量唐某自首、部分赔偿情节,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唐某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21年11月,省高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被告人唐某犯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部分及赔偿附带民事讼诉部分;撤销了一审判决中死亡赔偿金等。
  
  丈夫猝然离世,自己身受重伤,婆婆双目失明,两个孩子还未成年……这起案件让赵女士的整个家庭陷入困顿。
  
  2022年4月,赵女士向省检察院递交了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和要求对唐某重判增加赔偿金等信访诉求。接访时,检察官耐心解释,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并未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因此,二审法院不予支持死亡赔偿金并无不当,但赵女士的情况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条件,检察机关将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缓解其家庭困难。
  
  随后,省市区三级检察院与相关单位协调对接,就国家司法救助、医疗低保、孩子就学等多项问题落实具体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最终,赵女士被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并被纳入低保贫困家庭范围,其大女儿被列入“春蕾绽放”计划,小儿子就近入学,一家人还接受了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赵女士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女儿今年读大学了,儿子也顺利入学了,我要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才,照顾好老人,让他们都回归正常生活。”
  
  司法救助工作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检察关爱。近年来,省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主动作为、应救尽救的救助理念,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司法救助工作,与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残联等8部门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与省乡村振兴局制定《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办法》,积极构建“1+ N”多元化救助格局,对救助线索进行全面摸排,利用“司法救助+综合帮扶”多元救助机制对1064名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1229万余元,力争将群众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针对支持起诉对象多为涉众型弱势群体的工作特点,全省检察机关推动关口前移,2022年以来,以“诉前和解”方式为突破口引导支持起诉案件在诉前达成和解400余件,相关弱势群体诉累大幅减少。广元市检察机关建立“检察正告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登记在案,长期跟踪,并向拖欠主体发出《拖欠农民工工资风险告知书》,明确告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利用检察权威形成法律威慑,警示部分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欠薪主体,督促其自行纠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利用最小司法成本化解部分欠薪纠纷。2021年以来,广元市检察机关共支持808名广元籍农民工起诉,在诉前环节向新疆、天津、河北等地用工企业发出《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风险告知书》,追回工资769.1万元,守护“农民工辛苦钱”。
  
  为更大程度撬动矛盾纠纷化解杠杆,全省检察机关致力于打造数字“枫桥经验”,通过大数据赋能将检察监督融入源头治理,聚焦涉案单位存在的制度漏洞、管理漏洞等问题,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系统治理,推动建章立制,防范风险隐患于未然。“亮晶晶·海棠花开”双流未检团队创新引入大数据模型,对辖区涉未成年人抚养费执行开展法律监督,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结语
  
  从涓涓枫溪流淌至巴蜀大地,四川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奋进新时代,在每一个四川检察人的火热实践中,“枫桥经验”必将拔节生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