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说法|违反财产报告制度会有什么后果?

  
2025-04-09 15:52:45
     


法院强制执行时,往往要求被执行人申报财产,这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方便执行。那么,如果被执行人不申报财产,法院就不能执行了吗?如果被执行人对财产申报制定置之不理,有什么法律后果?

什么是报告财产令?

在司法诉讼中,如果被告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将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文书。报告财产令要求被执行人应向法院如实报告自身财产情况,那么什么是报告财产令呢?


法院发出的报告财产令是指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要求被执行人主动上报个人名下财产情况,以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的一种法律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报告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的,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

应该报告哪些财产状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被执行人应书面报告收入、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其他应当报告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前一年至当前财产发生变动的,应对该变动情况进行报告。被执行人在报告财产期间履行全部债务的,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报告程序。

不如实申报财产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至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报告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的,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的范围。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部分收入,但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采取前款措施,法院应作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明确,被执行人拒绝报告、虚假报告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报告财产情况的,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对由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单位,可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规定第十条明确,被执行人拒绝报告、虚假报告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报告财产情况的,法院应依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法官提醒:

“人无信则不立”,法律的权威不容挑衅。被执行人要诚实守信,主动如实申报财产,不要抱有一时侥幸心理,逃避执行最终将会受到法律惩罚,切勿以身试法!

(葛云飞)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