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粼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
“美女警官,请问哪里有停车场?”
“哪里可以吃到洪雅的特色美食?”
“哪家钵钵鸡最正宗?”
…………
3月5日,洪雅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中队的辅警周洁,正在西环线五龙祠游客服务点执勤,过往游客不时询问着同样地问题,她都耐心地一一回答。
类似的问题,她每天都要回答很多遍。通常情况下,在介绍特色美食的时候,她还会把最近的停车情况一并告诉游客,遇到相对复杂的路况,还会手绘简易地图,或者留下自己的电话,游客遇到问题随时联系,还有很多游客会添加微信,她会将平时收集的美食地图发过去,节假日的时候还会互相问候。
公路上的“平安指挥家”
今年春节,洪雅湿地公园举行了一次无人机表演,差不多有1000台无人机,表演者加上观看的游客,现场约有四五万人。为了道路通畅,交警队提前一个月就制定了方案,周洁和同事们反复去公园踩点,看哪些地方是行人禁止通行、车辆禁止通行,安排车辆停放地点等,并在表演前一天进行了彩排,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对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活动当天进行了远端分流,在观澜城邦后门及志远路、西环线与瓦屋山大道交汇点,增设分流点,通过分流,活动现场道路平安顺畅。
表演是晚上8点开始,周洁与同事们2点就赶到了现场,江边寒风刺骨,为了御寒,当天她全身上下贴了5、6个暖宝宝,脸被寒风吹得刺痛。晚上8点半表演结束,却正是周洁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耐心疏导人流车流,工作结束,已经晚上10点过。“一连站了几个小时,腿都麻木了,走路也不听使唤!就想有个沙发,来个葛优躺。”说起当时的情景,周洁仍然面带笑容,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作为天府旅游名县,洪雅的活动比较多,冬季有柳江烟花表演、瓦屋山冰雪节,夏季有瓦屋山避暑等,都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去年腊月二十六,周洁和同事们在巡逻途中,在新大桥红绿灯城区往高速方向路口,红灯时长80秒,绿灯却只有20多秒,当时车辆堵了500米左右,其他三个方向通畅。为了疏通车流,他立即联系指挥中心,请求关闭红绿灯,她本人站在十字路口中间疏导车辆,先放行堵得最凶的地方,15分钟后,道路就通畅了。
公路上的平安探索者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其实都用到了“三分钟疏导法”:通过预判车流方向提前分流,将拥堵化解在萌芽状态;发现堵车后,快速评估拥堵范围、当前的车流情况,迅速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取得支援,并在现场手动指挥交通,根据不同方向车流量,灵活调整放行时间,引导车辆有序通行。交通恢复以后,及时复盘,优化管理措施。
说起“三分钟疏导法”的产生,周洁直言不讳:“其实是因为城区经常堵车,特别是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就会接到很多投诉电话。为此才慢慢摸索出这个方法,就是加强各部门的配合。”经过1年的探索,于去年4月底5月初确定下来。“顾名思义,在疏堵这个过程中,流程大概就是3分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周洁介绍。如今,该方法已在全县推广,高峰期平均通行效率提升40%。
去年,她成为新警培训讲师,在半年的培训中,她坚持每周三晚上给新警上课。为了作好培训,她将多年工作经验提炼成《交通疏导十大场景应对》:早晚高峰路口常规拥堵;交通事故引发的拥堵;道路施工占道拥堵;恶劣天气导致拥堵;学校周边上下学拥堵;商圈周边节假日拥堵;大型活动散场拥堵;信号灯帮障拥堵;货车违规进城拥堵;突发应急事件拥堵。并针对这些道路堵塞问题配有破解妙计,用沙盘推演教学。新入职的民警贾御率感慨:“这些交通疏导知识非常有用,解决了我工作中的难题。”
在周洁的办公室,书架上放着《道路交通安全法》、《新媒体传播实务》、《青少年心理学》等书籍。“除了学好业务知识——相关的交通法律法规,在做道路安全宣传工作时,经常会去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离不开跟各种人群打交道,只能边干边学咯!为了让宣传深入人心,针对不同人群,宣传方式方法也得与时俱进!”她展示手机里的宣传作品:改编热门歌曲的交通安全MV、用本地话演绎的普法情景剧,最高播放量超过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