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全面实施,旨在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决策,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织有力 退捕转产有序
广安区高度重视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禁捕退捕、安置保障、打击非法捕捞、市场监管四个工作专班。制定了《广安区天然水域渔业船舶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将禁捕退捕工作纳入政府绩效、河湖长制、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等目标考核内容,全面落实区、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形成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广安区农业农村局扎实抓好渔船退捕工作,共涉及242艘渔船、462名渔民,在通过多种措施确保所有渔船退捕上岸的同时,注重渔民转产安置保障,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渔民全部进行转产就业帮扶,应纳入社保的渔民也全部参保,切实保障了渔民的基本生活。
严格执法 打击非法捕捞
广安区积极组织、统筹安排相关部门开展“渔政亮剑2024”“百日禁渔”等行动。2024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执法车辆310余台次、执法船艇43艘次,开展联合巡查执法80余次,处理涉渔案件36起,处罚涉案人员48名,其中,行政处罚案件25起。
扎实开展渔政协助巡查。2024年,广安区护渔员已开展渔政巡查7000余人次,劝阻违规垂钓1000余起,协助公安、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处理非法捕捞案件20余件。广安区渔政协护队员何健平荣获农业农村部表彰的2021年度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员三等奖。
同时,为加强对交界水域的执法监管力度,广安区与渠县、广安市前锋区、华蓥市等地开展了长江流域交界水域禁渔联合执法行动,共同维护交界水域秩序,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宣传引导 营造禁渔氛围
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利用宣传单、横幅、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上万份,悬挂宣传横幅上百幅,设立禁渔标识标牌数十处,多次开展水陆宣传,营造“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退捕渔民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组织开展退捕渔民“暖心”行动培训及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培训退捕渔民400人次,向渔民普及长江禁渔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了退捕渔民就业能力。
增殖放流 强化生态补偿
近年来,广安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已向江河水域增殖放流鱼苗255.68万尾,有效维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有关安排,广安区农业农村局每半年进行一次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监测。在渠江黄颡鱼白甲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专家对捕捞上来的渔获物进行分类及监测分析。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鱼类种类达86个,国家Ⅱ级保护鱼类有长薄鳅、岩原鲤、长鳍吻鮈、四川白甲鱼,主要保护鱼类黄颡鱼、白甲鱼的资源量较未保护前大幅增加,其他鱼类的保护效果良好,常规鱼类资源呈现明显恢复态势。
“我们将持续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建立健全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长效机制,确保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稳定、社会保障到位。”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海波介绍道。接下来,该局将继续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不断加强禁渔执法监管力度,积极推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工作。
长江十年禁渔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历史任务。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打赢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攻坚战、持久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吕涛雍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