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的女儿 守望的妈妈

  
2023-06-29 10:42:00
     

想到年迈多病的母亲,薇薇掩面哭泣
  

今年的国际禁毒日,田田在监区绘制禁毒宣传海报
  

服刑多年,热爱服装设计的田田参与设计制作了100余套表演服装
  

监狱民警与田田一起绘制禁毒主题宣传黑板报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张磊 文/图
  


  ●20岁,本是女孩最好的年龄,但她们却因为毒品身陷高墙
  
  ●无期、死缓,漫长的刑期曾让她们感到人生无望
  
  ●关心、陪伴,年迈的妈妈在高墙外等候女儿早日归家
  
  ●教育、帮助,无私的民警用爱帮助她们重新“站立”起来

  


  青丝到白发的刑期
  
  “你画的是洋葱吗?”
  
  “这是罂粟,是毒品。”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四川省女子监狱,田田绘制的禁毒主题宣传海报吸引路过的服刑罪犯围观。
  
  今年35岁的田田不吸毒,但因犯运输毒品罪于2013年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10年过去,田田剩余刑期21年。
  
  “23岁被抓进看守所,到我出狱时应该都50岁了。”说到自己的刑期,田田放下手中的画笔,语气平静。个子不高、身形清瘦的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一些,一低头,白发明显。
  
  在成都女子监狱,38岁的薇薇则面临更长刑期。“我今年39岁,还是38岁吧,我记不清了……”6月25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监区,面对记者提问,薇薇的第一个回答让人有些错愕。
  
  坐在记者面前的她身形消瘦,眼神黯淡。10年吸毒史不仅导致她神经受损、记忆力减退,更让她的抵抗力变得很差,极其容易生病。2020年,薇薇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无期徒刑。
  
  “目前,她正处于从无期徒刑减刑到有期徒刑的时期。”成都女子监狱民警龙小娇是薇薇的主管民警,她说,如果薇薇能认罪悔罪、积极改造并获得减刑,她的服刑时间可能还有20年左右。
  
  “等我出狱,都60多岁了,出去还能做啥……”薇薇长叹一口气,看着窗外,许久不再说话。
  
  “毒品让她们失去了自由,甚至毁掉了一生。”省女子监狱刑罚执行专员丁鸿瑜说。此前,省女子监狱就四川省涉毒女犯教育管理进行调查研究,相关报告显示,近年来,四川在押女犯中,涉毒犯罪比例有所上升。其中,贩卖毒品罪和运输毒品罪占比靠前,因涉毒相关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及以上刑期的不在少数。
  
  出狱之后,还能否在双亲膝下尽孝,能否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是摆在田田、薇薇等许多涉毒女犯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不敢去想那么远的事情,我现在是平常心,认真接受改造,过好每一天就行。”田田说。
  
  “如果当初好好工作,我现在应该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了吧。”偶尔,薇薇会这样感慨。
  
  吸毒到贩毒的疯狂
  
  “为了钱!”田田坦言从境外运毒就是为了更快更多地赚钱。第一次,她就运输了超过2公斤的毒品入境,飞机刚落地,她就被公安机关抓获。
  
  和田田简单的犯罪事实相比,薇薇的犯罪就疯狂得多。“你试一下嘛,很爽的,不会上瘾。”“你看我好久害过你嘛?”“真的不会上瘾,你相信我嘛!”……2007年,在吸毒男友的引诱和带领下,薇薇染上毒瘾。“第一次吸毒其实很难受,三天三夜没睡觉。”薇薇回忆,毒品带来的神经麻痹让她亢奋不已。紧接着,她吸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她彻底沦为毒品的奴隶。
  
  2008年,薇薇不顾父母反对,辞职来到成都。男友给了薇薇10万元后,便再没有联系她。薇薇通过其他“朋友”介绍,找到了稳定的“供货商”,彻底放飞自我。由于“供货商”提供的毒品价格便宜,身边毒友对薇薇羡慕不已,开始从她手中购买毒品。“当时觉得找到了好路子,不仅可以自己吃,还可以赚钱。”薇薇干起了贩毒生意,为人爽快的她在“毒圈”中小有名气。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供货商”被抓了,侥幸逃脱的薇薇不但没有反省,反而担心:“完蛋了,我以后找谁买毒品呀!”七弯八拐,她又找到制造毒品的源头“厂家”,继续过着“以贩养吸”的生活。由于长期吸食毒品,身高1.65米的她一度瘦得连80斤都不到。
  
  在成都的几年,薇薇没有回过老家,她害怕父母看到她骨瘦如柴的样子起疑。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母亲还是从亲戚朋友的口中得知了薇薇吸毒这件事。爱女心切的母亲立刻来到成都,24小时和薇薇生活在一起,试图以此阻止其吸毒和出门“做买卖”。
  
  母亲的到来,让薇薇非常苦恼,她只能趁洗澡时躲在卫生间里“溜冰”。时间一久,母亲发现了异常。一次,妈妈将她堵在浴室,逮了个正着。愤怒的妈妈扔掉薇薇的吸毒工具,大骂女儿不争气,但扬起的手却始终不舍得打在女儿身上。“是我没教育好你,就等着国家法律来惩罚你吧!”
  
  失望之余,母亲离开成都。薇薇没有悔悟,反而变本加厉:“我想的是我要耍到40岁,耍够本。”最终,疯狂的薇薇等来的是冰冷的手铐和一份无期徒刑判决书。
  
  “不想减刑,也不想改造,我就想老死在监狱算了……”服刑初期,薇薇心如死灰。
  
  陪伴与等候的妈妈
  
  “你在,妈妈就在;你不在,妈妈也不在了;你一定要活着,妈妈会一直陪伴着你。”一审时,田田被判死刑。宣判后,田田和母亲张芳申请了短暂的对话时间。二审时,田田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
  
  2013年2月5日,田田进入省女子监狱服刑。接到监狱电话的第二天,张芳只身从重庆老家赶到了省女子监狱所在地——简阳市养马镇。
  
  “在监狱附近租了一间房子,1元钱1天,一年360元。”担心女儿失去生活的信心,张芳在镇上的一家羊肉汤锅店找到一份洗碗的工作,每月有1500元收入。
  
  每个月两次的亲情会见从不缺席,视力还好的时候一直坚持写信,早晚站在离监区最近的围墙外听罪犯唱歌……张芳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想要离女儿更近,让女儿感受到自己没有放弃她。“我都会唱几句她们的改造歌曲。”张芳告诉记者。
  
  “因为妈妈风雨无阻地坚持来会见,民警还特意找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妈妈的事。”田田回忆说。因为母亲的持续亲情感化,以及民警的不抛弃不放弃,入狱4年,田田的改造表现有了很大转变,她答应妈妈:自己将积极改造,争取减刑。张芳这才放下心回到重庆工作,一心等着女儿早日回家。
  
  “今天我捡到几个矿泉水瓶子,卖了2元钱,去超市买了蔬菜。”“今天上班,我碰到一个人生病倒在地上,我帮他拨打了120。”……2017年,四川省女子监狱亲情帮教短信平台更新上线,张芳把写给田田的短信发送到平台,内容经过民警审核后放置在系统内,田田通过监区内的终端就能收到。同样,经过民警审核后,田田的短信也能发送到妈妈的手机上。
  
  通过短信分享每天的生活,成为张芳陪伴女儿的新方式。6年多来,田田收到2423条短信,大部分来自妈妈张芳。
  
  “我很内疚,在她小的时候陪伴她的时间太少。”回忆起田田的成长,张芳哽咽道。田田小时候,父母离异。随后,张芳和田田相依为命。家里不富裕,张芳忙着挣钱,田田从小学就开始住校。“她喜欢画画,小学就开始学习画画,大学学的也是服装设计。”张芳说,女儿考上大学,是她最骄傲的事。
  
  今年12月,张芳就满60岁了。此前,为了给田田请律师,她借了不少钱。为了还债,她现在在一家公司做清洁工。扫地、擦桌子、擦玻璃、倒垃圾……虽然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9点,但因为年纪大了,担心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张芳每天4点左右就要起床做饭,然后开始工作。
  
  另一边,薇薇的家庭也因为她的犯罪获刑陷入了困境。“我大专毕业就在一家通信公司上班,一个月有3000多元钱。”薇薇回忆,虽然父亲早逝,但母亲和继父十分疼爱她,可因为自己的不思悔改和锒铛入狱,继父和母亲离婚了。
  
  如今,薇薇65岁的妈妈完全依靠每个月2000多元的养老金生活。身患脑出血、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等到女儿出狱。入狱后的薇薇从民警口中得知了家庭的变故和母亲生病后,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泣。
  
  “我等你回来,你要努力。”亲情电话里,妈妈不断给薇薇加油。这让薇薇十分后悔和难过,在绝望中又生出一丝丝想要新生的动力。
  
  “沾染毒品,改变的不仅是罪犯自身的人生轨迹,也将让她的家人、家庭陷入困境之中!”成都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许灵述说。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监狱民警教育罪犯的这句话,写在田田的笔记本里,也记在薇薇的心上。
  
  失望到希望的重生
  

  高墙外,是母爱的声声呼唤;高墙内,是民警滴水穿石的付出。“合理经营家庭关系、凝聚家人关爱的力量,能对涉毒女性罪犯改造形成强有力的心理支撑。”丁鸿瑜介绍,在省女子监狱的调查问卷中,涉毒女性罪犯普遍认为涉毒后受伤最大、最对不起的是家人。对此,2017年,省女子监狱开始探索“萨提亚”治疗模式,希望从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入手,教化涉毒女性罪犯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及家庭。2019年,田田参加了监狱组织的“萨提亚”训练营,民警希望通过心理团辅活动让她能够阳光、向上地投入改造,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训练期间,田田表现积极,不仅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也能够正视自身不足。
  
  学旅游英语专业的薇薇在成都女子监狱内也多次接受心理辅导。作为她的管教民警,龙小娇和监区民警讨论后,为薇薇制订了针对性的服刑改造计划。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我对她的教育改造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要求她必须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坚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不违规违纪是底线,然后根据认罪悔罪态度和积极改造表现再来争取和规划以后的减刑。”龙小娇说,薇薇很喜欢英语,每次让家里人邮寄的也是英语相关的书籍,而监狱也发挥其所长,让其制作中英双语的宣传资料等。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为了帮助涉毒女犯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价值取向,省女子监狱打造“新绿”文化,成都女子监狱打造“彼岸”文化,希望通过强化女性文化教育,适应涉毒女犯改造的多元化需求,重塑她们的自我价值。
  
  服刑不久,管教民警为田田向监区申请了办黑板报的劳动改造任务。为了公平,监区选择了包括田田在内的3名具有绘画专长的罪犯分别办一期黑板报。通过评比,田田靠实力获得了办黑板报的资格。
  
  在一期期黑板报制作中,田田逐渐找到了自信,并且越发喜欢上了绘画创作,为此,她还经常借阅监区购买的书籍来提升自己。10年来,田田在监狱内完成了数百幅绘画作品和数百期黑板报制作,积极参加监狱、监区文化活动,参与设计制作了100余套表演服装。
  
  “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回了内心的平静。”田田翻开厚厚的素描本,里面是她多年来精心绘制的数百幅服装设计稿。一旁的盒子里则保存着妈妈写给她的信件。
  
  “希望你在里面好好改造,不用担心我,我的身体是健康的,只是岁月不饶人,我只希望你懂事,做母亲的就放心了。我相信我们会有一天在一起吃饭、谈笑,这些是我最大的希望。”信里,妈妈总是鼓励田田。
  
  田田告诉记者,她相信妈妈说的话一定会实现。(文中人物除民警外均系化名)
  
  【后记】
  
  四川省女子监狱民警张雅琳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超过12年。
  
  “在犯罪心理学中,家庭尤其是核心家庭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或青春期少年出现反社会行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张雅琳说,文中两名服刑罪犯原生家庭的教养情况也可以印证这一观点。
  
  在张雅琳看来,预防犯罪,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她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不要扮演权威者,而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其次,她建议多用肯定、支持、鼓励的管教模式,用温暖、真诚、宽容的亲情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现在都说内卷,但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要经常观察、了解孩子,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劝导和预防矫治。”
  
  张雅琳还建议,家长要采取得当的教育方法,不要一味溺爱、纵容、姑息孩子,要学会引导和理解,让孩子学会感恩、自立和做人。“对于犯错和失足的孩子,家长更应给予温暖,绝不可弃而不管,放任自流。”张雅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