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紧扣市委“实业兴市”和“引客入遂”重大战略部署,以“服务中心大局、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民生权益”为主线,创新构建“ 人大支持+检察监督”协同机制,凝聚监督合力,全面增强监督效能,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用实干、实绩、实效为遂宁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遂宁市人大创新“人大支持 + 检察监督”工作模式,打造行政违法行为监督“遂宁样板”工作经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四川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主题展中向全省推广。
一、高位推动,积极构建协同监督格局
(一)高站位谋划。遂宁市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律监督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明确“问题导向、聚力联动、注重实效、精准监督”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围绕“市委中心主题、联系部门工作主题、群众关注主题”的三维监督框架,将支持检察监督纳入法治建设整体布局,确定了协同监督作为提升监督效能的有效路径,通过专题调研\专项审议、召开专题会等方式,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检察履职"的良性互动。专门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明确要求行政机
关主动接受检察监督,协同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达到法律刚性约束助推法律监督刚性权威取得系列成效。
(二)高层次推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围绕常委会确立的工作举措,结合贯彻市委提出的小切口选题、大纵深推进相关工作部署,围绕进一步助推法律监督高质量发展施力。2024年3月,组建专题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寻求治本之策,对近三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情况和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接受、配合与支持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等情况全面开展调研,结合地方立法权限和工作实际,再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明确检察机关开展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职责、范围、程序和方式,要求行政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工作,有力推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行稳致远。
(三)高效率落实。遂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的行政违法行为,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开展调查核实、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与两级行政机关会签协作机制15个,协同开展执法监督检查11次,推进治安管理、劳动保障等7个重点领域问题治理,共办理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案件57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纠正、改进工作5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8件。“蓬溪仙桃”“国字号”品牌保护一案,蓬溪仙桃面临“停止使用国家地理标志资格”“撤销注册商标”风险,检察机关通过召开听证和制发检察建议一系列监督措施,督促行政机关出台管理办法,最终品牌得以保护,该案被评为四川省检察优秀案例。
二、聚焦重点,着力提升协同监督实效
(一)聚焦中心大局,助推法治服务的力度。紧紧围绕市委“实业兴市”战略部署,加强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协同监督。督促建立高效的法治服务机制,市委政法委制定《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市检察院出台《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实施办法》等工作机制。与市检察院联合开展“护航企业发展”法治服务活动,针对企业反映的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纠纷等问题,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做到“依法设立、守法经营、合规发展”;聚焦“5+1+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做实“产业链长+链主企业+检察长”法律服务机制,数字赋能川酒知识产权保护案例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典型事例。协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监督纠正侦查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对涉案民营企业违法查封、冻结、扣押、执行、执法等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违法立案等问题,去年司法机关依法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犯罪157件。督促开展涉企积案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清单、公安涉企立案侦查清单、检察院涉企起诉和法律监督清单、法院涉企审判清单、法院涉企执行清单”等5项清单,联合政法委督促整改涉企案件挂案不侦、久拖不决、久执不结等问题,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在全省人大专题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
(二)聚焦民生关切,保障法治服务的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协同监督。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连续两年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全市预防和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情况报告》,督促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全域推进未成年人高标准综合保护联动协作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形成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打击、司法保护一体推进的社会化大格局,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聚焦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犯罪,纵深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面实施,督促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法律宣传织密“防护网”、持续深化行业治理切断“资金链”、持续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形成震慑力。聚焦医疗、食品领域乱象,督促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药品、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024年,司法机关惩处制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40人。通过民生领域协同监督,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聚焦司法公正,坚守法治根本尺度。加强对司法机关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对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支持和监督,督促检察机关打好分类处置、支持起诉、执行监督、检察建议等“组合拳”,促进“四大检察”相互协调、融合发展。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依法监督刑事立案19件23人,撤案70件88人,纠正漏捕、漏诉72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236件;办理生效裁判监督72件,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13件,提出民事行政审判程序监督、民事行政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分别为
86件、81件,采纳率均达100%;立案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07件,173个公益受损问题通过诉前检察建设得到有效解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多次组织开展专项监督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司法机关依法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司法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司法公信力。
三、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协同监督效能
(一)健全联动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与检察机关建立双向衔接机制,一方面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等方式,加强对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的监督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人大代表参与公开听证\检察建议跟踪监督等监督活动,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既听社情民意,又开展法律监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监督实践,为检察机关开展监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成效,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支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良好环境。
(二)强化跟踪问效。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选题—调研—决议—落实—评估”全链条闭环监督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听取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情况、常委会作出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加强跟踪检查,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如在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中,通过“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常态化回访”,确保检察建议100%落实;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实行“问题整改台账+月度督导+年度评估”,督促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
门加强了对娱乐服务场所和新业态的执法监管和有效治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消费、用工、入住等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多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落地见效;在监督司法机关涉企积案清理整改中,坚持月调度、季通报,竭力推动涉企积案办理提速增效。
(三)推动信息共享。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与市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协同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完善了信息共享、调查协作、线索移送等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了解工作动态,及时传递监督意见、法律法规政策等信息,实现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互享,为协同监督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在遂宁人大官方网站上设置代表意见收集模块,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形成推动检察建议工作合力。同时,鼓励社会公众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参与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强化协同监督,助推法律监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大监察司法工作的重要使命和任务。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的法治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探索以人大监督刚性保障检察监督效能的新途径,奋力推动全省人大监察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遂宁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委 喻亮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