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推进会召开,安州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长群代表绵阳市法院系统作现场交流发言,分享了劳动争议化解“枫桥经验”的“安州法院样本”。
近年来,安州区法院秉持劳动权益保护与企业发展并重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法院+工会”协同联动新路径,完善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共治工作举措,为司法护航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源头”建屏障,筑牢纠纷“防火墙”
深化“乡安无讼”基层治理品牌,组织法官、法官助理常态化下沉实地走访企业,帮助辖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针对用工不规范问题和诉讼薄弱环节给企业发放《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引》,聚焦依法缴纳社保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引导企业依法用工、诚信履约、健康经营。拓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法律讲座、巡回审判、法律咨询、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用人单位的法治意识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
2024年,安州区法院依法审结劳动人事争议纠纷83件,依法为职工追索劳动报酬700.24万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纠纷36起,被评为四川省法院系统民商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绵阳市安州区“点线面”三维一体点燃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引擎”》获评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第十四批)。
“前端”提速度,打造解纷“快车道”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有力践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诉前调解实质性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结合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的实际,在联调中心设置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推动类案同调,高效集约化解纠纷。针对劳动关系、工伤保险待遇等诉前调解未果案件,开通立、审、裁“快速通道”,由专职调解员辅助承办法官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案件质量提质增效。强化新就业形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研判,组织开展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劳动主体案件研讨,就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安全保护等问题统一裁判意见,以示范裁判提升调解、审理效率。2024年,安州区法院诉前化解劳动争议案件47件,成功分流36.1%,平均用时21.30天。
“内外”聚合力,搭建共治“连心桥”
优化裁审协同,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同制定《劳动人事争议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工作规则》,建立“法官+仲裁员”联合指导调解机制,完善诉裁衔接保障机制,从优化纠纷分流引导、规范纠纷化解办理程序、规范仲裁保全程序、强化司法监督和支持、加强信息共享等方面,分别对诉裁衔接案件分流委派、衔接办理程序、仲裁执行、仲裁保全、司法监督等具体工作处置环节进行了规范。
2024年,召开联席会议4次、委托案件调解15件、庭审观摩20次、座谈研讨12次,进一步统一仲裁司法审查标准,加强对仲裁工作的监督和支持,畅通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提升裁审质效。
2024年,经仲裁进入诉调程序的案件同比下降7.2%。联动立案、执行部门探索建立当事人履行保障机制,在诉前、立案、诉中过程中进行当事人履行能力评估、风险告知、督促履行,适当调整调解方案,提高调解协议可履行性,减少诉内衍生案件发生。
2024年,共执结劳动争议执行案件54件,执行到位361.31万元,获评绵阳市安州区根治欠薪专项工作先进集体。宣传稿件《府院联动寻“真金” 安“薪”过年不忧“酬”》被中国网采用。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法院+工会”协作机制,强化府院联动效能,共同打造“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裁审衔接”的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更强劲的法治动能。
(胡长群、陈婷、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