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岷江河谷的群山之间,茂县南新镇光华寄宿制小学的灯光始终为留守儿童亮着。这所承载着103名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记忆的乡村小学里,98%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亲情缺失带来的情绪困扰,如同高原上飘忽的云雾,萦绕在这些稚嫩的心灵周围。
2月24日,茂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带着特别准备的“法治大礼包”踏进校园。“给同学起外号是不是校园暴力?小团体孤立同学该怎么应对?”在开学典礼的法治课堂上,法官从“法”字的字意、解释及演变过程入题,再用孩子们在校可能遭遇的种种场景,一一拆解校园暴力的隐形形态,引导孩子们面对校园暴力时正确保护自己。
“法官阿姨,你们会常来吗?”课后一个小女孩拉着制服衣袖不肯松手。他们渴望知识,也渴望陪伴,法官们俯身倾听他们的悄悄话,亲切地与孩子们交流互动,了解他们学习和住校生活情况及心理状况,不经意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法官们还为孩子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孩子。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法官阿姨的期望。
“每粒法治扣子都要系端正。”南新镇光华小学法治副校长、叠溪法庭庭长刘薇表示,此次“开学第一课,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懂得了要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们心中埋下的法治种子已开始生根发芽。”
关爱未来,护佑花蕾。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各方共同努力,留守儿童更需要情感的支持,茂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暖心”大礼包:法院干警提前征集学生需求,赠送脸盆、毛巾等的住校个性化礼包。
“亲情”联络大桥梁:特别为留守的住校儿童配发法官亲情联络电话号码牌。
“情感联结”交换日记:干警与留守儿童结对,定期书信往来,关注其心理成长。
“长效赋能”:加强与学校合作,将法治课纳入德育课程,定期开展法治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