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布多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2018-06-07 09:31:24
     

我省公布多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假冒“公检法”3个电话骗走278万元

  本报记者张磊

  冒充“公检法”打电话恐吓实施诈骗;以发教育补贴为名诈骗学生家长;冒充外籍军官与中年女性网恋骗取钱财……昨(6)日,四川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厅级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破获的多起典型案例及其作案手法和相关防范知识。

  案例一

  捣毁境外诈骗窝点21人落网

  4月21日,绵阳公安接到群众龚某报警,称被电信诈骗了278万元。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组织指挥下,专案民警连续奋战40余天,行程上万里,辗转辽宁、广东、黑龙江、河南、云南、山东、重庆等地。于5月27日成功收网,先后抓获诈骗窝点犯罪嫌疑人21人,串并全国300余起案件,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警方介绍,该犯罪集团窝点设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开罗市,分三个步骤实施犯罪:第一步,一线话务员冒充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因手机欠费数额巨大,已涉嫌违法,将关停受害人手机业务,并告知受害人某公安局已经开始立案调查,随即将电话转接给冒充警察的二线话务员;第二步,二线话务员称受害人因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其保密,不能透露给任何人,否则涉嫌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同时以各种理由诓骗、恐吓受害人,当受害人心理防线被突破时,又会将电话转接至冒充检察官的三线话务员;第三步,冒充检察官的犯罪嫌疑人,发送给受害人虚假逮捕令,让受害人信以为真,随即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检察官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

  防范提示:这类案件主要针对年龄较大的退休职工群体,诈骗分子通常以涉嫌何种犯罪为由,告知受害人想要证明自身清白就必须将名下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骗取受害人的钱财。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公检法机关从不通过电话办案,也从未设立过“安全账户”,绝不会要求公民转账和汇款,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110咨询。

  案例二

  发教育补助为名诈骗学生家长

  3月以来,雅安市发生多起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对偏远地区学生家长以发放教育补贴实施诈骗的案件,受骗金额1000至10000多元不等,涉及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市,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雅安市公安机关接该线索后,立即立案开展侦查。今年4月13日,雅安专案组在浙江省一举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并在现场缴获作案手机6部,手机电话卡若干。

  警方介绍,诈骗分子首先是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以发放教育补助的名义要求受骗学生家长提供本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其次是要卡号,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再是谎称发放教育补贴需要验证码,要求受害人多次提供银行转账验证码。最后,犯罪嫌疑人通过信息和验证码,先将受害人银行卡绑定自己的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卡内的钱转走。

  防范提示:该案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家长,因学生信息的泄露,导致犯罪嫌疑人通过对泄露信息学生的家长实施诈骗。面对此类案例,四川公安提示广大学生家长和学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勿盲目听信相关电话和短信的信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更不能轻易汇款。

  案例三

  冒充外籍军官聊天交友实施诈骗

  3月3日,遂宁公安接到一起诈骗案,受害人银某称被骗了18万元。遂宁公安通过一系列的侦查,于今年3月23日成功破获该系列电信诈骗案,抓获境内洗钱团伙犯罪嫌疑人两名(非洲籍1名),冻结银行卡7张,冻结金额32万余元,收缴银行卡26张,追赃挽损52万余元。该系列案涉及全国18起案件(本报曾作报道)。

  警方介绍,该团伙的主要作案手法是:结合时事冒充“外籍大兵军官”“战地维和人员”等,通过QQ、微信、whatapp、电子邮箱等社交工具添加受害人进行聊天交友,不断嘘寒问暖制造出热恋的浪漫假象。利用他人照片或者PS仿造出在境外、战场服役的照片,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然后,抛出到华投资结婚等事先设好的局,引诱受害人进入圈套,或者是择机谎称因战负伤,急需用钱进行手术、借钱周转、家庭变故需要资金等理由进行诓骗要求受害人转账。

  防范提示:此类案件主要以中年女性作为目标,利用其一般都有家庭,遇此诈骗由于自己思想出轨在先,会顾及家庭关系和社会地位难以启齿不敢报警的心理实施诈骗。四川公安提醒广大女性同胞,网络交友陷阱多,大小便宜皆莫贪;网上婚恋有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嘘寒问暖花样多,不理不信准没错;如若提到要转钱,请您拨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