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警察?

  
2017-09-29 11:00:14
     


  曾维香曹礼芹本报记者吴显云
  
  “你在北京涉嫌非法洗钱犯罪,‘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对你发出了‘刑事拘捕令冻结管制令’。”“和你通话的是境外的诈骗团伙,成都市公安局提醒您,请防范通讯诈骗。”9月4日,居住在成都的安岳县籍邓女士一天之内接到了3通“警察”来电,究竟该信谁的,邓女士懵了。
  
  惊诧“拘捕令”从天而降
  
  9月4日下午3时许,居住在成都的安岳县籍邓女士接到自称“成都警察”的电话,被告知在北京涉嫌非法洗钱犯罪,“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对你发出了“刑事拘捕令冻结管制令”。
  
  没过多久,邓女士又接到自称“北京警察”的电话,让其按照提供的网址登录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在首页右上角点击进入“犯罪通缉追查系统”,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再根据提示页面要求输入案件号(0623)和验证码,页面就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拘捕令冻结管制令”的文书。文书中记载了邓女士在北京涉嫌非法洗钱的“犯罪事实”。
  
  在接下来近两个小时的通话中,“北京警察”还不断地套取邓女士的消费情况、收入水平等个人信息。
  
  邓女士是名90后,目前在家带小孩。当她接到“警察”的电话后很是诧异,自己怎么会被“北京人民检察院”“立案调查”?而且对方还对自己的信息如此熟悉。想及此,邓女士不由得心生恐惧。
  
  好险 诈骗阴谋被戳穿
  
  正当邓女士为接到“北京警察”电话苦闷不已的时候,短信铃声突然响起。来自四川公安10630110020995的短信提醒说:和你通话的是境外的诈骗团伙,成都市公安局提醒您,请防范通讯诈骗,公安机关不会电话执法,不会要求资金对比,不要告诉陌生人银行卡号、密码。短信落款:刑事犯罪情报信息工作处。
  
  其实,在邓女士与“北京警察”通话的同时,资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杨博也接到了省反诈骗中心电话。得知情况后的杨博迅速联系邓女士,但几次拨打电话都占线,情况紧急,他立即发短信提醒。担心当事人不相信提醒短信,杨博又继续拨打电话。“您好,我是资阳市公安局民警,你可能遭遇了通讯诈骗,请提高警惕。”在杨博的坚持不懈下,邓女士的电话终于拨通。
  
  杨博的努力赢得了邓女士的信任,识破骗局的邓女士配合警方对她与“北京警察”的对话进行了电话录音。
  
  警方调查发现,“北京警察”提供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和真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相似度极高,连首页新闻信息更新都大体一致,极易混淆视听,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假网站右上角有“犯罪通缉追查系统”“资金清查”“安全软件”三个小框。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据悉,今年以来,资阳市对有可能身份被泄露,即将或正在被诈骗的受害人进行人工劝阻,通过打电话、发短信、通知家人等方式和受害人取得联系,告知诈骗嫌疑人的诈骗手法,阻止受害人向嫌疑人转款,已成功劝阻20余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
  
  ◎警方提醒
  
  陌生来电不轻信

  
  当前,类似“洗钱”“涉毒”“法院传票”“电话欠费”的骗局屡见不鲜。骗子往往冒充公安、法院、检察院、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胁迫受害者将钱以“保证金”等名目,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上。受害人在接到诈骗电话时,骗子还会对受害人进行恐吓,称以侦查办案需要,要求受害人不得将此事对任何亲属、朋友透露,有的还不许挂断电话。
  
  对此,警方提醒,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广大群众应做到“三不一及时”:
  
  不轻信:绝对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及时挂掉电话。如确有担心可及时向亲友或公安机关咨询。
  
  不透露:任何情况下,切忌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密码等信息。
  
  不转账: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到网银业务的要格外谨慎。
  
  及时报案:确实感觉自己已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