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你以为的开盒
在网上公布身份证号和手机号。
●实际上的开盒
只需要一个手机号或社交媒体账号,一个人的全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证照片、家庭住址、名下房产汽车情况、家里所有人的户籍信息,甚至是开房记录)都能被“开盒”出来,公布在互联网上。
近日,网传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多次“开盒”他人隐私信息。3月17日,针对网络传闻,谢广军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致歉:我深感愧疚,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谢广军表示:“我13岁的女儿在网上与人争执,情绪失控下,把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进而导致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引发大量负面言论扩散。作为父亲,未能及时察觉并引导她正确处理问题,未能及时教会她尊重、保护他人及自己隐私,深感愧疚,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
这次事件让“人肉开盒”浮出水面,那么,“人肉开盒”是什么?“开盒”的信息来自哪里?背后有什么产业链?“人肉开盒”触犯了哪些法律?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 >记者调查
“开盒”背后的特殊信息库
又是一夜未眠。
“我从未想过‘开盒’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这次我将再次拿起法律的武器,坚决维护我和家人的合法权益。”3月19日,成都被家暴16次的当事人小谢发视频称自己遭遇了“网络开盒”。小谢称,自今年1月开启直播带货后,她持续遭遇到网络暴力,近期更面临个人及家庭成员隐私被非法泄露的“开盒”事件。她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案件目前已正式立案。
热衷于开盒的“他们”,到底是谁?2023年,B站通报称,收到多名UP主举报,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盒”。该群体不仅在线上公开 UP主个人信息,还对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经公安机关查明,本次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个省市,共计40余人,主要活动人员为未成年人。
3月24日,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人肉”“开盒”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包含隐晦话术的帖子。记者经询问得知,“cx”即“普通查询”,可查“个人信息三要素(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lm”即“猎魔”,可查询身份户籍、开房记录、快递地址、贷款记录、车牌车主、个人常用密码等。
记者以客户身份联系到一名自称可以“开盒”的网友。
记者:需要我这边提供什么信息?网友:只需提供手机号即可。
记者:可以查询到什么信息?多少钱?
网友:只要是通过此号码登录或注册的相关信息都能查出来,最简单的个人信息只需 80元。如果想查询得更全面,比如开房记录等敏感信息,需要单独收费。
记者:信息从哪里来?
网友:有数据库。
记者了解到,目前个人信息“开盒”分成两种,一种是数据库通过姓名、手机号等关键词查询信息,另一种则是通过人工查询更复杂的内容。该网友展示了一组数据图片,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购买记录、婚姻信息、火车飞机的乘坐信息、开房登记信息等。如果需要,可以单付几千元,查询其名下的全部财产。
据了解,该网友提到的“数据库”也叫做“社工库”,这是一个用各大网站用户的资料数据库搭建的数据库查询平台,黑客们将泄露的用户数据整合分析,然后集中归档在这个地方。“开盒”者会利用在此查询到的相关信息来对受害者实施不法伤害。
3月25日,记者进入一个名为“朝晖社工库”的交易平台看到,在这里用户可以搜到查询身份、查询旧绑、人肉教程、全球飞机轨迹等信息。记者在“巨人社工库”看到,该平台对查询信息明码标价:个人户籍1天出单,查询价格80元;婚姻记录1至3天出单,查询价格350元;外卖记录1天出单,查询价格750元;人身轨迹2至7天出单,查询价格5000元;微信好友提取7天出单,查询价格9700元……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只需要输入姓名等信息就能查询到各种想要的隐私信息,用户输入的信息越详细,输出的隐私越精确。可以说,在这些平台,网民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只要愿意出钱,隐私数据都能查到。
被“人肉开盒”的普通人
2022年,24岁的杭州女硕士郑某华因染粉色头发引发舆论被“人肉开盒”后自杀离世。
2023年,美食博主“杰克辣条”因拍摄虐猫视频遭受舆论谴责,为此事发声的明星随即被支持虐猫的“开盒者”盯上,个人信息统统被曝光。演员杨迪发文称自己被“开盒”,不断遭受手机骚扰,最后被迫更换手机号。
“我刚刚才经历了一次‘开盒’。”3月26日,小林(化名)对记者讲述了自己被“开盒”的“恐怖经历”。“我就是评价了一下一个动漫人物,就被‘开盒’了!”小林心有余悸地说道,“粉丝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太可怕了。”
“‘开盒’早期主要涉及明星,一些粉丝会对说明星坏话的人进行‘人肉’,一些‘私生饭’则会‘开盒’明星私人信息。”小林说,但后来“开盒”针对的人群蔓延到网红群体,甚至是普通人。
2023年,旅美大熊猫“丫丫”脱毛明显的视频引发极端动物保护群体关注。有人开始在网上炒作旅美大熊猫遭受虐待,炮制买卖熊猫皮谣言,煽动网暴大熊猫保护领域相关单位及人员,挑唆网民拨打政务热线等方式实施滋扰。“他们找到我的手机号,给我打电话、发消息恐吓,还找到我家里。压力太大了,这些人根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肆意造谣,对整个大熊猫的科研项目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2024年10月31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回忆起当初被网暴的情况时几度落泪。“这一年经历了颠倒是非的网暴谣言,我个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网暴谣言影响了众多大熊猫保护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侯蓉说道。
> > >专家说法
“人肉开盒”需承担法律责任
“‘人肉开盒’可能触犯多项罪名。”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刘秀向记者表示,“人肉开盒”作为一种网络暴力行为,其本质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引发网络攻击或骚扰。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他人同意公开他人信息,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在刑事责任方面,《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雪娇补充道,涉及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如果未成年人的年龄小,即使不用去承担刑事责任,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将由监护人来承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开盒挂人’行为,可能不仅仅触犯这一个罪名。”王雪娇说道。除了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之外,“开盒”者把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公布在互联网上,号召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展“骂战”,去诋毁当事人,这个就还可能构成诽谤罪、侮辱罪、寻衅滋事罪。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构成其他犯罪或多个罪名的,选择比较重的一个罪名去定罪量刑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别人被“开盒”,为了蹭所谓的“热点”去恶意营销炒作、推广引流,这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一个范畴。
“平台要肩负监管责任。如果发现有人在‘开盒’,平台可以采取包括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在内的各类方式,加强对于网络信息内容,特别是涉及个人信息传播的管控,并作出有效的处置。”四川澳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林刚说道,此外,应当对于用户所提出的举报投诉作出快速积极的响应,把侵犯个人信息的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