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文/图
金沙江奔涌向前,阳光花城活力迸发。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热血而生、随工业转型铿锵而兴的城市,正以一场触及治理肌理的深刻变革,破解转型期多重难题,在共同富裕的时代征程上书写着亮眼答卷。作为四川南向门户与新兴工业重镇,这里既承载着工业转型的阵痛与社会治理的叠加压力,也面临着通道城市过境风险突出、民族偏远山区治理艰巨的现实挑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治理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分散治理的体制机制藩篱,让群众的“五心事”得到精准回应、高效解决?攀枝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与现代善治精神深度融合,创新构建“一站解纷、一案一码、一案双治、一企一警、一次综查”的“五维矩阵”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和合善治”之路,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注入了强劲法治动能,筑牢了坚实平安底色。
攀枝花市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
锚定民生诉求 直击治理痛点
攀枝花市的基层治理变革,始于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坚定回应。
在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攀枝花市政法系统深入一线调研走访,倾听群众心声,发现五大突出问题成为制约群众幸福感提升的关键:调解力量分散导致诉求表达“多头跑”的“烦心事”,案件办理过程不透明、权益兑现难的“忧心事”,案件办理周期长、同类问题反复出现的“揪心事”,警务服务不直接、不精准的“愁心事”,以及行政执法检查多头高频、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操心事”。
“这些问题表面看是服务供给的碎片化,深层次是治理体系协同性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攀枝花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直言,传统治理模式下,部门之间壁垒森严、资源分散,“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的局面难以形成治理合力,既增加了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成本,也影响了治理效能提升。
直面治理痛点,攀枝花市明确提出“以政法善为促和合善治”的工作思路,紧扣建设川西南“四最城市”、打造全省“四个典范”的目标定位,构建起政法委统筹抓总、“法检公司”协同发力的“五维工作矩阵”,从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治罪治理、主动警务、规范执法五个维度同步发力,推动政法工作“简环节、优流程、促公平、提效能、强服务”,全力破解服务群众和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难点问题。这场治理变革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重构治理格局,通过平台聚合、机制耦合、数据融合,实现治理要素的优化配置,让治理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同频共振。

驻企民警带领联防队员及企业保安人员开展逻巡防控工作
五维协同发力 巧破治理难题
一站解纷 全科调解纾解邻里“烦心事”
“以前邻里闹矛盾,找完社区找街道,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彻底解决,现在到综治中心一趟就办妥了,真是太方便了!”回忆起前不久的经历,攀枝花市东区居民王女士仍忍不住点赞。此前,楼上邻居装修噪音扰得王女士日夜难安,双方几番争执下来,关系剑拔弩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走进了综治中心。没想到,在调解员耐心细致的沟通下,邻居不仅承诺调整装修时间,还主动向王女士道歉,两人当场握手言和并签下和解协议,持续多日的烦心事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王女士的舒心体验,源于攀枝花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多中心合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往往要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多个平台间来回奔波,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因调解力量分散导致问题“悬而未决”。针对这一痛点,攀枝花市大刀阔斧整合资源,将分散的服务平台“拧成一股绳”,并按照“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大规范化要求,全力推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彻底终结了群众办事“来回跑”的历史。
在运行模式上,攀枝花市的创新同样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将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等相关单位的力量整合入驻综治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就能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建立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机制和“提示函、警示函、督导函”三函督导问责机制,创新推出纠纷赋码管理,实现纠纷全程追溯、全链化解,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为了让调解既有温度又有力度,攀枝花市还精心绘制了综治中心工作“路线图”: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图,建立重大案件联动会商、复杂案件跟踪回访、调解协议失信惩戒等制度,推动入驻单位全程依法依规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全市三级综治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63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54%,纠纷化解反复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调解协议履行率攀升至99.7%。从家长里短到邻里摩擦,从民生诉求到小事纠纷,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一案一码 溯源监督消解司法“忧心事”
“通过这个小小的二维码,我随时都能查到案件办理进度,开庭时间、裁判结果一目了然,心里特别踏实!”在攀枝花市东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市民李先生举着手机,对着案件查询页面连连称赞。曾经,他总担心案件“办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有结果”,如今一个二维码便打消了所有顾虑,司法过程的透明化让他倍感安心。
这背后,是攀枝花市法院系统针对“案件过程不透明、权益兑现难”等群众痛点推出的“一案一码”制度创新。每起案件从立案到执行,都会获得专属“身份码”,依托这个二维码,法院构建起纠纷“受理处置—办理推进—结果反馈—源头预防”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当事人只需用手机扫码,案件办理进度、关键节点信息便实时呈现,真正实现“全程可视、全程可溯”,让群众行使诉讼权利更顺畅、更省心。
为了让公平正义“跑”得更快,攀枝花市法院系统还配套建立了案件办理节点时限管理制度。对送达、开庭、裁判等群众高度关注的关键环节,实行“蓝橙红”三色预警:超期较短时发蓝色提示,超期较长时发橙色警示,严重超期则发红色督办函,通过分级预警倒逼办案人员压缩时长、提升效率。同时,“一案一码”还能智能推送类案裁判结果,帮助法官统一裁判尺度,减少上诉、申诉等衍生案件,让纠纷解决“一次到位”。
作为“一案一码”试点单位,攀枝花市东区法院进一步延伸创新链条——与综治中心、司法局、知调委等单位共建纠纷全生命周期治理联席机制,对内实现案件精细化管理,对外打通诉调衔接“快车道”。这一举措成效显著:该院“纠纷在院时间”平均缩短100余天,上诉案件流转耗时同比减少4.22天,案件平均结案时间控制在60天以内,司法效率迎来质的飞跃。
“一案一码”不仅让司法过程更透明,更让公平正义变得可感可触。今年以来,攀枝花市法院系统“案-件比”从1:1.58优化至1:1.4,持续优于全国合理区间;通过减少上诉、执行等衍生案件1200余件,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数据背后,是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是司法公信力的不断增强,更是攀枝花市用创新机制守护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

当事人给法官送锦旗,为法官高效调解实质解纷点赞
一案双治 双向发力化解治理“揪心事”
“没想到案件办得这么快,还帮我找到了工作,生活又有希望了!”因一时糊涂犯下轻罪的张某,在盐边县轻微刑事速裁“一站式”办案中心办完手续后,通过检察机关协调的就业培训顺利入职,重拾信心的他对未来满是期待。
这样的温暖转变,源于攀枝花市检察机关针对“轻微犯罪占刑事犯罪超90%”的实际,创新推出的“一案双治”工作机制——既精准“治罪”,又深度“治理”,力求“办一案、治一域、安一方”。
“治罪”上,当地先做“减法”提效率。制定繁简分流指导意见,建立轻微刑案速裁“一站式”机制,将案件侦办、公诉、审判环节集中推进,实现“繁案精办、简案快办”。盐边县检察院联合县公安局、县法院、县司法局打造的速裁办案中心,专门设置侦查监督协作办公室、值班律师会见室、刑事速裁法庭等区域,为“快侦、快诉、快审”保驾护航。2023年以来,该中心办理的213件轻微刑案,平均耗时仅10至15个工作日,认罪认罚适用率、值班律师参与率等四项关键指标均达100%,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双优。
“治理”上,检察机关再做“加法”固根基。深挖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漏洞,以检察建议为抓手,构建“精准制发—刚性整改”闭环,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强化监管,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的跨越。对不诉但有再犯风险的人员,还会联动人社、民政等部门,提供就业培训、岗位支持等“发展性帮扶”,搭配定期法治教育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平稳回归社会。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检察系统适用简易、速裁程序案件288件,适用率达87.5%,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平均办案时长缩短10至15个工作日;再犯罪率同比下降1.22%,刑事被害人救助率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治理目标。
一企一警 精准护航纾解企业“愁心事”
“有了驻企民警和‘11087’服务专线,治安问题、审批事项都能快速解决,企业发展更安心、更舒心了!”近日,攀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攀枝花公安推出的“一企一警”服务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针对警企服务不直接、不精准、不及时等问题,攀枝花市公安机关创新构建“警随企后”护企安商服务机制,精心打造以市级公安服务企业中心为中枢指挥平台、县(区)公安服务企业分中心为区域调度枢纽、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公安服务站(室/点)为前沿服务哨所的“1+ 6+N”三级服务网络。在攀枝花市公安局设立1个服务企业中心,县(区)设立6个服务企业分中心,重点工业园区、大型集团公司设立7个标准化公安服务站,分类设立1640个警务办公室、联络点,确保每家企业都有专属“公安联系人”,实现警企服务“零距离”。
为了让服务更高效,攀枝花市还专门开通“11087”企业服务专线,创新实施重大项目警长制、重点企业驻警制、规上企业联络制,配套建立常态沟通、适时响应、联席会商三套机制,推行涉企案件“快速响应”“回溯治理”,组建警企联防队,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形成“日常问题常态办、紧急问题快速办、复杂问题协同办”的闭环服务体系。选派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担任21个重大项目责任警长,对重点企业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对未入园规上和其他有必要的重点中小微企业实行警企联络员制度,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力解决企业难题。
数据见证实效。实施“一企一警”以来,攀枝花企业周边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5.2%、11.9%,攀枝花市公安机关累计办结涉企行政审批事项680件次,平均办理时限下降4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侦破重点涉企案件50件,打掉犯罪团伙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86万元,让企业能卸下包袱、安心创业、放心发展。
一次综查 联合执法减少企业“操心事”
“以前要应对多个部门的检查,一年下来,光接待检查就要花不少时间精力。现在好了,一年就查一次,还能通过二维码监督评价,既省心又放心!”攀枝花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当地众多企业的心声。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部门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问题,攀枝花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困扰企业发展的“操心事”。
攀枝花市大刀阔斧整合执法资源,将2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100项高频检查事项科学整合成24个场景式检查清单,实行照单检查、清单管理,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大幅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同时,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依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设立“白名单”,对信用良好、合规经营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甚至“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则加大检查力度,强化监管震慑;在食品加工、废水废气排放等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创新实行远程监管、智慧监管,既保障了公共利益,又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
为确保执法检查规范透明,攀枝花市积极应用“天府入企码”赋能“综合查一次”,构建起“入企有授权、过程有监督、企业能发声”的全流程监督闭环。牵头部门线上发起检查任务,协同部门响应后,系统自动生成检查码,执法人员检查时主动亮码,企业扫码即可核验检查信息、了解检查流程,完成检查后执法人员及时录入检查结果,企业可通过系统对执法规范性进行满意度评价和投诉举报,司法行政部门则对行政检查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监督,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3月,攀枝花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行政检查“亮码入企”,分批次推广运用“天府入企码”开展“综合查一次”。截至目前,全市开展亮码检查2152次,企业扫码1618次,企业评价572次,满意度达100%。实施“一次综查”以来,全市执法部门对企业检查次数同比下降31.12个百分点,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作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决定4.1万件,同比增长51.85%,既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又为企业发展减负松绑,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身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

检察官深入购买使用假农药的农户田间进行实地调查
实践范本引领 善治答卷亮眼
随着“五维矩阵”工作法的持续深入推进,攀枝花市不仅交出了一份善治惠民的亮眼答卷,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法履职质效实现全面跃升,法治屏障持续筑牢。法院系统攻坚积案成效显著,一年以上未结案件化解数同比提升38.1 个百分点,先行调解成功率达20.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检察系统推行轻微刑事案件“快侦快诉快审”模式,实现办案质量与效率双提升;公安系统聚焦企业需求压缩审批时限,让涉企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司法行政系统规范联合执法流程,柔性执法理念深入人心。政法各单位协同发力,共同筑牢了城市法治屏障。
治理成效惠及民生,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群众的真实体验与切身感受中。当前,攀枝花市群众纠纷化解平均时长缩短至3天,解纷成本下降约三分之二,“纠纷在院时间”较2022年减少149.09天,群众办事、维权、表达诉求的渠道全面畅通。得益于这些变化,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已连续8年稳步攀升,公平正义真正转化为了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实效。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共同富裕根基不断夯实。今年以来,攀枝花市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11.9个百分点,连续多年实现8类严重暴力犯罪“零发生”。邻里和睦、城乡有序的良好环境,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筑牢了安全根基。
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一企一警”“一次综查”等创新举措落地见效,企业制度性成本不断降低,周边治安环境显著改善,执法检查更加规范透明,全市企业满意度达到100%。优质的法治服务生态如同一块“强磁石”,吸引着更多投资项目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形成了“企业安心发展、城市加速崛起”的良性循环。
谈及“五维矩阵”工作法的创新实践,攀枝花市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总结了四大核心启示:坚持党建引领,以政法委为统筹,打破条块分割,凝聚“法检公司”协同治理合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五心事”,让治理服务精准对接需求,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标尺;坚持系统集成,通过“多中心合一”“综合查一次”整合资源,借助“一案一码”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坚持法治引领,完善制度规范,搭建多元协同共治平台,实现基层治理规范化、长效化。
站在新起点,攀枝花市锚定更高目标深化治理改革。未来,该市将持续升级“五维矩阵”工作法,推动治理平台、数据、机制深度融合,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体系,完善“基层发令、部门执行”联动模式;深化司法体制创新,健全“一案一码”监督闭环,推动司法办案从“结案了事”向“案结事了”转变,打造法治建设标杆;推动政法服务从“保平安”向“促发展”升级,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体系,加强新兴领域法治保障,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