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而崃”:画出检护民生“同心圆”

  
2024-11-20 09:28:25
     

今年6月7日,邛崃市检察院“和枫”工作室大同工作站正式揭牌 邛崃市检察院供图

  
  品牌涵义
  
  为民而崃

  
  邛崃历史悠久,文化绵延,是汉代才女卓文君的故乡,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第一站和茶马古道第一镇,素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以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著称。
  
  近年来,邛崃市检察院深挖文化底蕴,形成了“检心在工、察辩贯耳、公正如山、为民而来”的院训文化,并以“联动为公、联动为民”为主线,实施“为民而崃”品牌工程,打造了“崃护未”“崃益企”“崃公益”“崃禁毒”“崃普法”五位一体的“崃”系列品牌矩阵。
  
  今年以来,邛崃市检察院把“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立足区域法治建设需求,系统实施“为民而崃”品牌工程,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各项检察为民实事,画出了检护民生的最美“同心圆”。
  
  建强“1+1+5”为民阵地
  
  顺应民之所想所盼
  

  今年6月7日,邛崃市检察院“和枫”工作室大同工作站在大同古城正式揭牌。“和枫”工作室大同工作站是该院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关工委、法院、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团委、妇联、残联、大同镇政府等单位共建。今年8月30日,秋季开学前夕,邛崃市检察院联合“和枫”工作室大同工作站相关成员单位,以及爱心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来到大同古城片区,对5户困境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并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帮扶计划。
  
  邛崃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和枫”工作室大同工作站建成后,该院将协同相关单位,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通道,近年来,邛崃市检察院不断加强“1+1+5”阵地建设,顺应民之所想所盼,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邛崃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1+5”阵地的第一个“1”是用足用好12309检察服务中心平台。通过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便民配套功能,为来访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案件查询、法律咨询、律师阅卷服务,接待和依法受理控告申诉案件。同时,推动与“12345”信息联通,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和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处理答复及时。此外,建立信访“容缺受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个“1”是入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针对矛盾突出和工作薄弱的地方,该院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由“为民而崃”工作专班进驻辖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行“常驻+随驻”相结合模式,主动参与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受理、接访、调处、化解,形成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
  
  “5”则是立足“为民而崃”品牌矩阵,延伸“崃”系列品牌触角,一体推进“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提升“崃益企”惠企效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定制化清单式企业法治服务,确保涉企诉求快速办理,及时反馈;加强“崃护未”关爱力度,发挥法治校长工作牵头作用,倾力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细化“崃公益”履职路径,打造群众可感、可触、可及的高质效公益保护案例;深化“崃禁毒”品牌内涵,突出“防毒、防邪、促进民族团结”工作融合;做实“崃普法”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认同感。
  
  优化“检察护企”履职举措
  
  精准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

  
  今年初,邛崃市检察院“护企检察官”在对辖区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时,收到生产粮油的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立案监督诉求。该公司称,其2022年3月以来向河南省某粮油公司交付的玉米油未按期收到货款,还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由刑事立案,不仅影响了企业声誉,还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不良影响。
  
  邛崃市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立即开展案件调查,经依法实地检测和多方调查核实,确认该公司生产的每一批产品均有检测报告,涉案批次玉米油符合相关标准,无质量问题。今年1月,邛崃市检察院将该立案监督线索移送当地检察院。在两地检察机关的履职下,当地公安机关于今年2月撤销刑事立案。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侧检察供给,将充分释放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也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以来,邛崃市检察院优化“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履职举措,精准回应宜业宜居民生问题最优解。
  
  面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邛崃市检察院围绕“检察护企”工作重点,依托园区工作站和护企检察官检企沟通平台,深入该市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种业等链主企业,定期收集、解决意见诉求16条。联合专业机构针对生物科技等重点行业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体检”,持续推进酒企法律风险识别、岗位职责规范、流程管控“三张清单”深度应用,引导依法经营。强化跨区域履职协作,联动异地检察机关依法监督,防止“以刑代民”“趋利性执法”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今年7月,该院办理的上述某粮油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立案监督案入选全省“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等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邛崃市检察院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各项检察职能,精准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落实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为全市898棵建档古树名木购买救护费用损失保险,形成“林业主管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所在村镇获益”保护管理模式。持续抓好医保骗保专项整治,加强法律监督模型开发应用,荣获全省数字监督模型三等奖。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办理农民工支持起诉10件。优化司法救助工作,构建心理干预、经济救助、教育帮扶等多元救助体系。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牵头成立关爱妇女儿童综合党委,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推动在籍不在校学生问题治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今年以来,邛崃市检察院着眼城乡治理,优化务实推进涉农犯罪治理,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美丽乡村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等方面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高质量的法治保障,厚植乡村振兴善治沃土。依托“和枫”工作室大同工作站,汇聚各方力量解决涉农地区矛盾纠纷化解、弱势群体关爱等问题。办理侵害涉农企业、破坏高标准农田耕地案件,如黄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牛肉制品、曹某非法采矿破坏农用地、张某冒领“天府油菜补贴”等案件。加强特色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综合保护,突出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乡间不可移动文物公益保护实效。
  
  搭建内外协同履职体系
  
  全面夯实检察为民工作基础

  
  2021年10月,李某刚、李某明、刘某某3名农民工与张某某的劳务合同纠纷经邛崃市法院调解结案后,张某某一直未履行劳务费给付义务。在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因被执行人张某某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2023年11月,李某刚等3人向邛崃市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邛崃市检察院“和解五法”工作团队检察官从法院了解到案件执行情况后,与法官一起向张某某释法说理。了解到李某刚等3人因被拖欠工资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并且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后,邛崃市检察院随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通过一体发挥民事执行监督和司法救助职能,最终于2023年12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李某刚等3人也获得了司法救助金。
  
  “检护民生”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今年以来,邛崃市检察院搭建起内外协同履职体系,全面夯实检察为民工作基础。对内强化线索流动,注重加强部门之间的线索双向流动,最大限度挖掘案件价值;对外深化协同协作,善用“检察+”的集合效能,通过“府检联动”、跨区域司法协作等,画出了“检护民生”的“同心圆”。
  
  为发挥“府检联动”统筹作用,邛崃市检察院与邛崃市政府会签“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重点联动工作统筹推进,明确府检协同推进基层矛盾调处、信访申诉工作、“枫桥式检察服务中心”创建等任务。同时,主动融入全市“大信访”工作格局,积极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信访等单位开展会商、信息共享、调处及联合接访等工作。
  
  为深化跨区域司法协作,深入落实援藏帮扶工作要求,该院与甘孜州白玉县检察院建立涉法涉诉及司法救助案件跨区域协作办理机制。该机制建立以来,两家单位联合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7人,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0万元,有力推进涉藏地区信访工作法治化,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事业发展的财富。近年来,邛崃市检察院以资源共建为保障,持续做实“为民而崃”品牌的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专班履职需求,跨部门集合精干力量,优化“为民而崃”专班团队配置,突出团队成员释法说理、政策宣讲、人际沟通、心理疏导等群众工作能力的建设培养,团队成员先后入选省检察院优秀办案团队,荣获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同时,该院还借智借力优治,联合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社科院等高校和机构之力,就基层矛盾化解、城乡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专题司法研究。
  
  王芳 李佳 陈志航 王正祥 廖雪如 王正祥 赵枭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