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社区矫正工作——以四心坚守“尺度”彰显“温度”

  
2024-09-04 09:21:4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崇州市司法局供图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事执行方式,旨在通过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进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崇州作为超大城市的郊区新城,大规模的人口流入、持续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大量要素集聚,社区矫正为维护城市和谐稳定,百姓宜居宜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核实前来报到的社区矫正对象信息。“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我们首先要核对法律文书,其次要核实他的身份,然后办理接收登记,建立档案,并进行宣告。”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包括调查评估、交付接收、监督管理、终止矫正、解除矫正,还包含教育帮扶、档案管理,以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管理。他们定期走访社区矫正对象,了解其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通过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树立生活信心,掌握一技之长,为回归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社区矫正工作承载着无数迷途知返者的梦想与重生,近年来,崇州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定位、统筹谋划,构建“大队主抓-中队分管-多方参与”的社区矫正队伍新格局,用“爱心 诚心 恒心 细心”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坚持尺度传递温度,用监督管理和帮扶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的大家庭中重新找到自我、找回生活的方向,助力法治城市、平安城市建设。2023年,崇州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近500人,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开展信息化核查9500人次,脱管0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崇州篇章绘制安全图景。
  


  以爱心坚持严管厚爱 引导未成年人重回正途
  
  “小杨,最近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呀?英语成绩有提高吗?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好吗?”崇州市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未矫中队负责人正与一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谈心访问。“我现在可以好好和父亲相处了,也恢复上学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挺好,真心感谢你们!我会好好矫正,认真学习生活,积极向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杨某说道。
  
  据了解,杨某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杳无音信,父亲外地务工,对其陪伴和管教少,教育方式非常粗暴,同时,其家庭贫困,生活与学习都面临诸多问题,这一切导致杨某性格偏执,消极怠惰,自甘堕落,后因不良的社会交往,偏离人生的正轨,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受到了法律惩罚。在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组织的心理测评中,发现杨某有自杀倾向,并且自卑自弃,对未来缺少信心和规划。
  
  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为其分析制定了矫正方案:首先,提升法治素养,促进其认知行为的改变;其次,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家庭互动;最后,帮助其重新规划生活,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用真诚破冰,共同制定帮教计划。面对杨某的叛逆心理和抵触情绪,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本着严管与厚爱的原则,不放弃不抛弃,因人施矫,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施。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谈心谈话等方式,纠正其非理性错误认知,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个别教育、安排自学等方式,要求杨某学习规定的法律法规内容,增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
  
  鼓励发展,迷途知返重新起航。将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社工以及杨某父亲纳入矫正小组,共同制定矫正计划。督促杨某父亲履行监护人职责、社区矫正期间保证人职责;对接相关学校,与学校积极沟通衔接,让杨某尽快重返校园。同时,鼓励杨某积极上进,多学文化知识,多学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促进杨某重塑生活信心。
  
  矫“心”正“行”,开展心理矫治健康发展。近年来,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引入第三方心理专业机构,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员覆盖、分类管理、分级实施、分段跟踪、全效检验”的“心理全矫治”模式,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释放和缓解,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矫正,进一步融入社会的状态越来越好。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身份特殊、心智不成熟、思想不稳定等特点,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遵循“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突出人性化管理,从情、法、理入手,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项目,由专业心理老师对其采取“面对面”“一对一”“心贴心”等形式,倾听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声,因人而异、个性化地提供心理矫治方案,帮助其解开心结、明辨是非、找出对策,提供情感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像杨某这样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目前崇州市累计接收50余名。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采取分类管理方式,坚持因人而异、教育为主和特殊保护的工作理念,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帮扶,做到单独报到、单独教育、单独谈话等,入矫宣告、日常走访等环节均不公开进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和其他社区矫正对象分开存放,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充分保护其隐私。
  


  以诚心推进宽严相济 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
  
  在崇州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四川省崇州监狱与崇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正在研究讨论《四川省崇州监狱 崇州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刑罚执行一体化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是崇州监狱与崇州市司法局联合召开每季度一次的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联席会的一个工作缩影。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开展分析研判等方式,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提出教育管理强化措施,提升社区矫正工作刑事执行效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监狱和社区矫正机构协同合作互帮共建,不断健全完善监狱和社区矫正相互衔接、统一协调的刑事执行体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也在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执法能力、监督管理质效、社区矫正对象守法意识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崇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执法能力方面,充分发挥监狱选派民警的专业优势,将监狱成熟的教育改造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知其情(全面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工作情况)、闻其声(定期电话汇报情况)、见其人(定期谈话走访)、慰其心(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筑其志(帮助其建立生活信心,顺利回归社会)等,抓严、抓实、抓细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在监督管理质效方面,监狱选派民警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入矫报到、入矫宣告、日常走访、警告训诫等工作中,加强监管力度,缓解矫正力量的不足,形成有力震慑,提升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效果。
  
  在社区矫正对象守法意识方面,通过入监教育、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日常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定进行内容再强调、记忆再强化,社区矫正对象崇尚法律和自觉服从监管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加强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统筹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刑罚执行资源,推动监禁刑与社区矫正优势互补,共同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监督与教育、管理与矫正、回归与帮扶等环节的相互贯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从2019年至今,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已累计有11名监狱选派民警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从墙内监管改造罪犯的“老兵”成为了墙外社区矫正工作的“新兵”,工作角色发生了转变,但负责、守责与尽责不变。
  
  以恒心破解就业难题 利用社会资源服务经济发展
  
  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利用社会资源杠杆,撬动“两类人员”高质量充分就业,破解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就业难题迈上新的台阶。
  
  搭建就业渠道。今年,崇州市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社区矫正期间,王某认真改造,服从管理,日常表现较好。工作人员走访调查发现,王某为四无(无亲友、无住所、无工作、无手机)人员,日常生活捉襟见肘,他想靠自己的劳动来改善家境,减轻生活压力,但因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情绪低迷,心理负担很重。为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及时与市人社局、镇(街道)、社工组织联系协调,并为王某做好就业规划。经过多次协调,最终联系到另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帮助王某顺利入职。有了工作后的王某重拾生活信心,表示将珍惜机会,努力工作。
  
  开辟“绿色通道”。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在全面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生产经营情况时了解到,一些涉企经营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外出请假或申请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手续烦琐、审批时间较长、通过率较低,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为此,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特点制定科学的矫正方案,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既能因工作需求“出得去”,又能在外活动期间“管得住”;建立涉民营企业案件“绿色通道”,协商建立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评价体系,对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表现、风险评估、公益活动、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为信用评分较高的社区矫正对象在请假外出、经常性跨市县开展经营活动时开通“绿色通道”,使审批时长从平均7日缩短至24小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截至7月底,崇州市已完成所有在册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评分,为26名社区矫正对象开通“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请假难、监管难问题。
  
  链接社会力量、企业资源开展就业帮扶。与第三方社会力量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插花、家政、计算机操作等。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涵盖职业素养、求职技巧等方面,丰富社区矫正对象谋生手段。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指导,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加强“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提供就业指引,利用社区矫正对象联络工作群等线上平台传达线上招聘会等就业信息,让社区矫正对象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展示自我,结合自身条件与用人单位沟通,勇敢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选择正确、正规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重燃人生希望。
  
  以细心维护社会稳定 凝聚合力筑牢基层治安“防护墙”
  
  为确保社区矫正对象的安全稳定,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通过一次次的专项排查,一次次的风险隐患分析研判,一次次的突击检查现场点验,确保不遗漏一人,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全部生活工作在法律规定范围内。
  
  自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围绕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目标,将功夫下在平时,促进工作做细做实、提质增效,提前掐灭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违法犯罪的“小火苗”,为全市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监督制度。每半月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风险形势分析,研判风险点;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针对春节、重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制定专项方案,开展专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重点人员台账,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做好节假日和重点时段的应急值守,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日报告制度。
  
  强化线上线下结合。打造社区矫正指挥中心,认真做好应急处置、线上巡查督查、信息综合、远程视频会见等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社区矫正指挥体系,全天候监管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包括调查评估、交付执行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定;通过查看社区矫正对象的行动轨迹,对其进行实时掌握和动态跟踪,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异常情况,从而提前预警、及时介入。
  
  提升监督能力。提升监督能力是确保监督质效的关键。崇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注重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及时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充电”。仔细研读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规定,针对实践常用到的法条进行重点解读和探讨,并对指导性案例进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熟悉程度,为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拓宽监督范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利用网格员常驻基层、贴近村居、熟悉情况、群众基础好等优势,筑牢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帮扶体系,推动“微网实格”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紧密协同、数据共享。
  
  今年5月,司法部办公厅下发全国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方案。崇州市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要求部署,全力组织推动下属社区矫正管理局抓履职、抓规范、抓安全、抓特色,确保方案内容落地见效,为城市的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那一滴滴水,终有一天会成为浩瀚的江河;那一点点细小的微尘,终有一天也会变成崇高的山岭。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社区矫正工作也在发出一缕又一缕闪烁光芒,崇州市社区矫正一直坚定地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