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专业户”为啥频频出现?
专家指出,现行制度亟需改革,应立法完善
近年来,听证会中的“听证专业户”频频出现,随之而来的“逢听必涨”引来关注,到听证后降价反而成为一时焦点;从北京水价听证会代表近九成赞成涨价,到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代表身份造假疑云,“听证专业户”折射出听证会制度公信力的减弱,没有真正体现民意基础,听证会难免由利益博弈的广场变成走走形式的秀场。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物价部门就地铁票价将举行听证会被指造假,参会市民名单显示,一个名叫王秀丽的女性在今年6月至今已经3次被抽中参加听证会。青岛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参加人均为公开抽取,不代表具体阶层,但确实有报名人数过少的情况。
有专家指出: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为听证而听证”,“听证专业户”出现更显现出其制度病态,听证已经失去其应有的制度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改革,这需要进一步立法完善听证会制度设计。
事件
青岛“王秀丽”屡次被抽中
11月16日,网络出现一篇名为《青岛物价局地铁票价听证会疑公开造假,半年3次被抽中参加听证会的王秀丽“好运气”!》引发公众对听证专业户现象的关注。
青岛市物价局官网上,2015年以来,在通知公号栏里公示的听证会共有三次,分别是市内三区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和建立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听证会(6月15日)、天然气价格改革听证会(11月9日)以及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听证会(将于11月25日举行)。根据相关通告,“王秀丽”确实全部参加。
11月17日凌晨,青岛市物价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此事。其称,在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公开征集期间,自愿报名人数为20人,经审查,20名报名者符合报名条件,进入随机抽取名单程序。11月2日,该局举行了消费者参加人和专家、学者参加人抽取仪式,在2名消费者的见证下,由5家新闻媒体代表抽取了本次听证会的12名消费者参加人、3名消费者参加人候补人选;从市物价局定价听证会专家库中抽取了本次听证会的4名专家、学者参加人。整个抽取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媒体记者进行了签字确认。
对于王秀丽三次被选中一事,青岛市物价局称,王秀丽每一次均通过网上报名方式自主报名参加。青岛市物价局还表示,今年该局组织召开的三次听证会,符合报名条件的消费者参加人报名人数分别为18人、28人、20人,客观上,被抽取作为听证会参加人的概率确实比较高。“将采取措施鼓励和欢迎更多的像王秀丽这样的热心市民加入到这个行列。”
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