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荣县公安局供图
此前,荣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网络巡查时发现,有人在深夜进行非法账号交易,2024年4月28日凌晨,民警果断出击,在荣县某乡镇村道上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王某抓获归案,在两人驾驶轿车的后备箱里发现了其深夜“赚钱的秘密”。据荣县公安局近日通报,刘某某、王某等12人已被荣县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警方查获涉案手机
警方在犯罪嫌疑人后备箱查获“嗅探”设备
扫码领礼物?
背后隐藏网络犯罪产业链
据侦查,刘某某和王某曾流窜于荣县各大商超入口、街头巷尾,招呼过往的群众扫描二维码,称扫码即可领取洗衣粉、纸巾等礼物。据办案民警介绍,群众一旦扫描二维码之后,手机号就会被发至“注册卖号”的微信群,这些手机号将用于注册微信、QQ、抖音、淘宝等各大平台的账号,而群众只有将注册用的验证码告诉摆摊人员后,才可领取到价值10元左右的小礼物,最终,这些用手机号注册的账号则被以上百元的价格卖给犯罪团伙。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群众的微信号被卖给境外诈骗团伙后,对方则用这些账号实施诈骗,警方循线追查,可能查到微信号持有人的头上,而境外的犯罪人员趁机逃之夭夭。此外,群众的淘宝账号可能被用于为三无产品刷好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群众的抖音账号会被用于进行涉黄涉赌的直播……”
启用“嗅探”设备
快速获取周围手机号及验证码
经查,几个月的设点摆摊,刘某某和王某依靠卖号非法获利50余万元。面对这样的暴利,刘某某还觉得不够,他通过卖号的微信群,找到外省设备商,花费3万余元购买了一套名叫“嗅探”的高科技设备。
此后,刘某某和王某半夜将车开到省内各市(州)乡镇,启动“嗅探”设备,拦截获取周围半径数百米范围内使用2G信号的手机号码。获取号码后,刘某某再将手机号发送至上游号商专门组建的售号微信群,群里的客服会将手机号申请注册各网络平台账号,此后“嗅探”设备会再次拦截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号主手机的注册验证码。此时,受害人只会以为收到了一堆莫名奇妙的短信。而刘某某凭借这些验证码,成功注册了各大网络平台的账号,转手再在微信群里卖出。
尝到甜头后,刘某某和王某流窜在各地乡镇,随着深夜在家熟睡的群众手机不断响起的短信提示音,刘某某和王某一个月就动辄获利上万元。
打掉犯罪团伙5个
荣县公安斩断网络黑产链条
2024年4月28日凌晨,荣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雷霆出击,在荣县某乡镇村道上,将正在利用“嗅探”设备拦截2G手机信号的刘某某、王某抓获,现场查货“嗅探”设备1套、作案手机10余部。经查,刘某某、王某犯罪团伙在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通过摆摊扫码送礼品、利用“嗅探”设备搜寻信号等方式,非法获取他人手机号并注册各大网络平台账号,卖出后共获利66万余元。
2024年5月29日,荣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抓获以同样方式犯罪的邱某、谢某某,查获“嗅探”设备1套、作案手机20余部。经查,邱某、谢某某通过摆摊扫码送礼品、利用“嗅探”设备拦截信号等方式,非法获取他人手机号并注册各大网络平台账号,卖出后获利132万余元。随后,荣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循线追击,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赖某某、张某某、李某、陶某,经查,四人通过摆摊扫码送礼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手机号并注册各大平台账号,卖出后获利135万余元。
经细致分析研判,荣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锁定了“嗅探”设备供货商身份。2024年10月,民警在阆中市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周某抓获归案。经查,两人流窜至南充、达州、广安、泸州等地,通过摆摊扫码送礼品、利用“嗅探”设备搜寻信号等方式非法获取他人手机号注册各大平台账号,卖出后获利10万余元。此后,陈某通过购买配件组装“嗅探”设备,先后卖出“嗅探”设备数套,非法获利10万余元。
荣县公安成功摧毁活跃在我省各地的卖号团伙5个,“嗅探”设备供货商1个,共扣押电脑、手机等电子介质200余部,“嗅探”设备3套,网络支付结算类账号200余个,实名网络账号10万余个,涉案金额高达400余万元,实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截至目前,刘某某、王某等12人已被荣县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