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魏丹 俞阳 郝飞 刘任 受访单位供图
热门景点一票难求,“黄牛”却手握高价门票;自驾游遇剐蹭,赔偿谈不拢,旅程被耽搁;专程观猴却在逗猴时被伤,游客欲起诉景区管委会……旅游途中,谁能保证不会遇到些烦心事?
有涉旅诉求的地方,就有法院的积极响应!今年初,省高院与省文旅厅签署《关于共同建立服务保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的框架协议》,特别明确要建立文旅市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纷,实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旅程”。连日来,记者探访了我省多个热门景点,了解当地法院服务保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三星堆:
“黄牛”高价卖票 司法利剑斩断非法倒卖门票链条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沉睡了数千年的三星堆文化“一醒惊天下”,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尤其在节假日里,三星堆博物馆的门票更是一票难求。然而,为何游客买不到的门票,“黄牛”却频频得手?
今年5月,广汉市法院审理了一起非法倒卖门票案件。郑某、曾某某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套抢票软件,用不正当手段大量囤票。随后,两人伙同杨某、尹某等其余4人,通过线上平台宣传、线下博物馆周边招揽等多种方式高价转售门票,非法获利10万余元。广汉市法院经审理认为,6名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分别判处1年6个月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适用缓刑,并处1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罚金,同步追缴6名被告人违法所得。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汉市法院已审结两起同类刑事案件,以司法利剑斩断非法倒卖门票链条,有力遏制了非法倒卖门票乱象蔓延态势。“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并严厉打击这类非法行为,全力维护三星堆博物馆正常的票务市场经营秩序。”广汉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德阳中院、广汉市法院联合三星堆博物馆,在三星堆文创馆开展“司法保护创新、‘新质’引领发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同样是法院护航三星堆文旅发展的重要课题。鸭子河毗邻三星堆遗址,对遗址生态文明意义重大。在依法严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犯罪行为之外,广汉市法院推行“司法巡河+文脉守护”模式,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实地排查鸭子河三星堆段是否存在非法排污、违规捕捞等问题,并对周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守护好三星堆周边的一江碧水。
随着三星堆热度不断攀升,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持续火爆,攀附三星堆品牌和模仿抄袭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广汉市法院高度重视三星堆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组织召开咨询研讨会,指引市场监管、文旅执法等部门严肃查处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另一方面,依法审理6件涉侵害三星堆文旅文创产品商标权纠纷案件,发布10件涉三星堆示范区保护典型案例,通过司法裁判明确侵权认定标准。此外,广汉市法院还创新推出“法院+法学会”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文创、文产、文旅、文商深度融合。
司法服务的创新升级是护航三星堆文旅发展的关键一环。早在2020年6月,广汉市法院便设立三星堆旅游巡回法庭,推行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四合一”归口审理。经过5年的运行经验积累,广汉市法院启动三星堆法庭建设。“这不仅意味着机制和平台的进一步健全,更是彰显我们全面保护三星堆文旅、文化和生态的态度和决心!”广汉市法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新选址的三星堆法庭距博物馆仅5公里左右,相关规划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未来将把三星堆法庭作为服务遗址保护的‘桥头堡’,为三星堆遗址保护和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建设国家遗址公园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该负责人表示。
从票务秩序整治到生态司法保护,从知识产权守护到司法服务升级,广汉市法院为三星堆文旅产业发展构建起坚实的法治屏障。在司法力量的持续护航下,三星堆这颗古蜀文明的璀璨明珠,正以愈发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翠云廊:
7年前两棵古柏被伐 补植复绿让新苗与古柏共生
盛夏时节,蜀道翠云廊内,千年古柏苍翠如盖,枝干虬劲挺拔。四面八方的游客漫步在古柏的静默与驿道的幽寂中,邂逅千年前的蜀地风烟。
“现在古柏保护成效显著,自2018年发生了一起盗伐古柏树的案件后,这几年再未出现古柏被砍伐的情况。”广元中院环资庭庭长郁华冰的话语中满是欣慰,也揭开了一段司法守护古柏的历程。
7年前,张某某未经批准雇人砍下了两株古柏。经鉴定,两株古柏属于国家二级古树,参考价值23.16万元。剑阁县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1万元。但家境困难的张某某,如何落实这笔23万余元的经济赔偿?
为实现惩治犯罪、修复生态与教育群众的多重目标,剑阁县法院创新责任承担与执行方式,要求张某某以补植复绿的方式代替经济赔偿。后来,张某某在生态恢复教育实践基地补植柏树苗木并进行管护,新苗存活率超过85%。如今,万千新绿在古蜀道旁茁壮成长,成为生态环境司法修复的鲜活注脚。
剑阁县法院干警在古柏保护核心区开展日常巡护,跟踪排查古柏的生长隐患
“办理此案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加大力度保护古柏,提高群众保护意识,为此,我们立即在大蜀道核心区翠云廊建立了驿道古柏保护司法服务站。”剑阁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既是法院和相关主管部门协同治理的枢纽,推动了古柏和驿道保护措施和制度的完善;也是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通过常态化巡护、普法宣讲增强辖区群众和来往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预防破坏古柏的行为,为古柏撑起坚实的司法“保护伞”。
与此同时,剑阁县法院向林业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当地迅速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清查,实行“一树一档一人一策”的科学管护模式,让千年古柏获得更精准的守护。
在为古树名木“撑腰”的同时,当地法院也在涉旅纠纷调处上发力。剑门关环保旅游法庭建立“四快四就”快速响应、诉调对接机制,实现近两年来涉旅纠纷全部就地化解,无一进入审理环节。此外,法院实行“干警分片联企”,让干警走进涉旅商户,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共建和谐法治景区。
现在,保护古柏的“朋友圈”越来越大。2023年8月,剑阁县法院与翠云廊古蜀道沿线法院共同签订《翠云廊古蜀道及沿线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协作协议》,形成跨区域保护联盟;拉起了一支“法官+专家+护林员+群众+学生”志愿服务队,让护柏行动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如今的翠云廊,古柏经法治浇灌更显苍劲。司法服务站的法官们每周踏查古道,用脚步丈量保护半径;环保旅游法庭内,刑罚惩戒作用充分发挥,对涉环资犯罪零容忍;生态恢复教育实践基地里,新苗与古柏共生,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代实践。从“翠云廊,苍烟护”的自然图景,到“翠云廊,法治固”的治理新局,法治如同肥沃的土壤,源源不断地为千年古柏提供丰厚滋养。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升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的司法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底线,与多部门共建‘旅游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加强文旅知识产权保护,为翠云廊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服务。”郁华冰表示。
当法治阳光遍洒林间,这片镌刻时光年轮的古柏群,将铺展出千年古蜀道的新画卷。
峨眉山:
游客逗猴反被伤 旅游环保法庭火速调解
连日来,峨眉山景区迎来夏季游客高峰,单日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屡创纪录。游人往来如织,法官们同样步履不停。入山口、人群中,来自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的干警们忙着分发普法手册、解答游客疑问……大量涉旅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工作热线接入一通电话:“喂,法官您好!我在景区被猴子抓伤了,要起诉管委会赔偿。”来电人是外地游客张某,听闻峨眉山的猴子活泼可爱、与人亲近,专程来到峨眉山景区观猴。然而,张某不顾游客应与猴子保持安全距离的警示要求,进入猴子聚集区逗猴、喂猴,不慎被猴子抓伤。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向双方当事人详细释明了侵权责任法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由管委会赔偿张某损失1000元。
近年来,类似的因游客与野生动物互动引发的旅游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该起猴子伤人事件调解成功后,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推动峨眉山管委会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景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等,强化保护管理与协商解纷工作。此后,峨眉山景区诉前处理旅游纠纷387件,仅6件进入诉讼程序,为打造“无讼”5A级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比其他类型的纠纷,旅游纠纷多发生在旅途中,对矛盾纠纷处理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庭长王璐说,为此,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提出并倾力打造“云上金顶”司法保障品牌,以科技为支撑,完成了从法官跑路到车辆跑路再到数据跑路的蝶变,构建起内联外合、覆盖全域的现代治理网络。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与辖区6个部门、省内27家景区法庭和省外3家双遗产景区法庭搭建解纷网,开展涉旅纠纷跨域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旅程”,通过在线调解、远程庭审、即时确认让游客的旅程重归美好。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干警向游客发放并讲解普法资料
金顶映日,云海过林,素有“仙山佛国”“仙山药园”“地质博物馆”等美誉的峨眉仙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共同构建了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在护航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王璐说,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与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危害景区环境资源犯罪活动,2023年来,依法惩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环境资源犯罪13案22人,采取“补植复绿”“增殖放流”“以劳代偿”方式,筑牢峨眉山生态本底。该法庭还牵头与峨眉山管委会等13家单位出台《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框架协议》,建立案件协同化解、常态联席会议、多样协调修复等7项工作机制,打造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以法治力量护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千年前,一生潇洒的李白游至峨眉山时,不禁发出感叹:“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如今,青冥紫霞依旧,日升月落中,一群“法院灰”步履匆匆,倾心守护这片诗意山水。“我们将继续擦亮‘云上金顶’司法保障品牌,在服务做大做强文旅产业上,不断做实‘云布局、云修复、云治理、云普法’,切实发挥小法庭的大作用,护航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王璐说。
雪域甘孜:
自驾旅游遇纠纷 一通电话法官赶到
白雪皑皑的雀儿山下,蓝色的湖面如同宝石,湖光粼粼,风光醉人。这里是玉龙拉措,位于甘孜州西北部的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措巴村,被誉为川藏线上的“西天瑶池”。2022年3月21日,在“春风送暖·点亮美丽乡村”公益活动中,甘孜州文旅局局长刘洪带李子柒“打卡”玉龙拉措,镜头中的高山湖泊令网友向往,微播当日阅读量破亿。
“流量”如何转化为“留量”?近年来,当地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借助川藏公路旅游热,推进“文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值得注意的是,火热旅游景象的背后,更有法治的倾情守护。
“到甘孜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遇到旅游纠纷,快速处理的通道有哪些?”每逢“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玉龙拉措湖畔总会有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德格县法院马尼干戈法庭的干警们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现场释法答疑,及时帮助游客解决“涉旅烦心事”,频获游客好评。
德格县法院干警向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由于玉龙拉措景区与德格县城区相距近百公里,为了让游客能享受到更为便捷高效的司法援助,马尼干戈法庭在“线下”设立了专门的景区旅游诉讼服务点,全天候开放、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司法需求。驻庭干警伍须泽仁说,该法庭配备了一辆功能齐全的旅游巡回审判车和一支专业的巡回审判团队,实现了在移动中巡回办案、在摊位上提供志愿法律服务及环绕湖泊进行普法宣传。
不止在玉龙拉措景区,甘孜州境内的热门景区都不难看到法院干警的身影。记者了解到,甘孜两级法院依托景区景点的涉旅诉讼服务调解中心、环保旅游巡回服务点、景区调解办公室、“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的63个工作站(点)及86个巡回服务网格,为游客提供了精准务实的诉讼服务。
在看不到法院干警的地方,“线上”司法服务则全天候在线。甘孜两级法院构建涉旅诉讼服务体系,建立“一景区一法官”联络服务机制,在5A级景区设立“24小时共享法庭”,确保30分钟快速响应游客需求。各中基层法院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涉旅诉讼服务和纠纷快处机制公告”,公示12368和诉讼服务热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保障司法护航文旅热线电话,确保旅客遇到涉旅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解纷途径。
去年“五一”期间,广东游客王先生自驾来到炉霍县瓦达景区,与当地群众的车辆发生剐蹭,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后来,王先生想起进入景区时看到挂牌的白法官电话,便拨通寻求帮助。炉霍县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白晓莉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解,通过释法明理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从接到求助电话到解决矛盾纠纷,仅用了半个钟头。王先生收到赔偿后,又笑着继续了自己的旅程。
连日来,伴随暑期的到来,318国道也迎来了全年最繁忙的时段。不少游客选择自驾深入甘孜州,探访雄奇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民俗文化。“我们将继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全力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将甘孜州的生态环境优势、文化旅游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甘孜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钱江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