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提质增效 |“2025年法律科技(人工智能)赋能司法鉴定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5-07-02 14:29:5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6月23日至25日,“2025年法律科技(人工智能)赋能司法鉴定专题培训班”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旭、司法部信息中心规划与项目管理处处长李福祥、厦门市司法局副局长吴涛、福建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江敏、厦门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赵庸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司鉴院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处处长何晓丹主持。


杨旭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随着党的二十大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司法鉴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与发展机遇。司法鉴定人必须主动拥抱法律科技和AI变革,牢牢掌握科技赋能行业的主动权。

吴涛表示,新时代法律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司法鉴定格局,司法鉴定人需提升人工智能与司法鉴定的融合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江敏表示,人工智能与司法鉴定的融合已经成为行业突破创新的关键方向,本次专题培训班搭建了一个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精准回应了行业对技术升级、实践应用的迫切需求。

本次培训是司鉴院首次立足行业智能化发展,以“人工智能+司法鉴定”为核心主题举办的全国性专题培训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培训特邀厦门大学教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切实提升司法鉴定人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大局、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培训班邀请了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以及司鉴院等单位的行业领军人物和权威专家,组成高规格、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课程体系紧扣人工智能与司法鉴定融合发展趋势,全面覆盖科技赋能司法鉴定的多个关键领域,涵盖司法行政智能化发展、法医学数字化应用、电子数据审查、文检鉴定数字化、deepseek本地化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机制、混合监督学习技术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深入剖析技术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

培训班特别设置“司法鉴定产品和工具交流”环节,邀请高等院校及相关科技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围绕影像精准识别、听觉功能障碍智能化鉴识、数据工具深度应用、文件质谱运用等领域进行了前沿应用分享,不仅展现了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司法鉴定技术的深度融合,更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鉴定实践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着力通过AI技术的赋能驱动行业实现效率与精度的双提升。

本次培训助推了司法鉴定行业向智能化转型与创新型探索迈步。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司法鉴定协会、司法鉴定机构及检察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等近200名管理人员和司法鉴定人踊跃参训。其中,特设司鉴院分会场,积极将法律科技(人工智能)等外部特色培训资源转化为内部工作强大助力,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