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文/图
5月16日,在凉山州冕宁县的广袤森林与草原间,举行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冕宁县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新时代应急队伍面对自然灾害时迅速响应、高效处置能力的生动展现。
“发现火情!发现火情!”随着巡山员急促的呼喊声划破宁静的山林,一场模拟的森林草原火灾在冕宁县彝海景区附近骤然“爆发”。巡山员迅速通过无线电向乡镇应急队伍报告火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救援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立即启动森林防灭火应急响应程序!”乡镇应急队伍负责人果断下令,队员们迅速集结,携带灭火装备,乘坐应急车辆火速赶往现场。与此同时,冕宁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也接到了火情报告,指挥员们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开始调度各方资源,准备投入战斗。
抵达现场后,应急队伍迅速展开扑救行动。无人机首先升空,对火场进行侦查,实时传回火情画面,为指挥员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火势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建议采用‘以水灭火’战法,分两路进行扑救。”指挥员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迅速制定了扑救方案。
据了解,冕宁县进一步完善多合一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了监测预警信息与实景图像传输“互通互联、信息共享”的视频指挥功能,做到应急处置,联动部门,集中会商研判、科学指挥调度。完成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有效对接、转化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应急部、省、州、县、乡5级应急系统视频调度、会议会商功能。
随着指令的下达,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行动起来。高压水泵、高扬程水泵等设备轰鸣作响,水柱如龙般射向火场,有效遏制了火势的蔓延。风力灭火机、油锯等装备也轮番上阵,对火场边缘进行清理,防止火势复燃。
“大家注意安全,保持队形,相互配合!”在扑救过程中,指挥员不断提醒队员们注意安全,同时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扑救行动有序进行。队员们精神饱满,配合默契,展现出了新时代应急队伍的良好风貌。
在演练中,一系列智能装备的应用成为了亮点。侦查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实时监测火场动态;应急通信装备确保了指挥部与现场之间的畅通无阻;在线森防调度系统则让指挥员能够随时掌握防火卡点、防火哨点、巡山人员的情况,实现精准调度。
冕宁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已成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分队,19个乡镇(街道)均配备1台背负台,县级领导、相关部门及部分村(社区)配备131部天通卫星电话。建配短波基地、短波车载台、数字集群基站、多模终端、卫星便携站、应急指挥箱、单兵自组网、无人机、通信保障车等11种56台(套)通信装备的多种复合通信系统,落实通信保障队伍“首战首出”和“应急救援、通信先行”。
“这些智能装备真是太给力了,它们让我们的扑救行动更加高效、安全。”一位参与演练的队员感慨地说。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扑救,火势终于被完全控制。演练结束后,指挥员组织队员们进行了总结分析。“这次演练非常成功,大家表现出了很高的应急素养和实战能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某些环节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挥员的话语中既有肯定也有鞭策。
参与演练的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演练,他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应急队伍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继续加强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位队员坚定地说。
90年前,红军长征在彝海边上书写了一段结盟佳话,90年后,红色旗帜下的新时代应急队伍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怕苦难,英勇奋斗,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守护人民幸福安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