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机关重拳打击下,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虽然有一定的控制,但是泸县辖区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呈现诈骗套路反弹,多发高发势头,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经济发展、破坏社会公信力,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其动态化、跨区域、跨国境、损失大的特征,使得公安机关防范难、取证难、打击难等问题突出。
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反诈宣传是提升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的有效手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线战斗堡垒,基层公安机关在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宣传防范、筑牢防诈的屏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受限于各类因素,在反诈宣传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全县反诈宣传尤其重要且势在必行。下面,就如何提升基层公安机关反诈宣传质效作一些思考及建议。
一、泸县公安局反诈宣传现状
目前,泸县公安局主动发挥反诈宣传主力军作用,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和全县反诈形式,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模式,以响鼓重锤之势掀起反诈宣传高潮。自2022年以来,全县发送预警劝阻信息1.4万余条,开展见面劝阻1.2万余次,帮助群众及时止损,挽回损失300万余元。
(一)主动出击,提高反诈宣传覆盖率。社区民警发挥“警格”在反诈工作中的优势,借助社区干部、小区物业等群众力量,在入户登记、业务咨询过程中采取面对面的宣传讲解,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泸县反诈中心充分利用“平安泸县”新媒体矩阵和反诈联席会工作群,每日推送诈骗警情、反诈案例以及反诈小贴士等内容,并全县各级微信群转发。社区民警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反诈宣讲活动,民警现场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结合知识讲解、你问我答等形式,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二)立足本职,提升反诈宣传整体性。立足公安机关职能职责,依托泸县反诈中心,形成由各派出所全面负责,社区民警辅警直接负责,进行有计划、分步骤、无遗漏、全方位的宣传发动。立足公安机关主防定位,反诈中心梳理电诈案件发案规律以及防范重点,提出预警防范对策,并推送给社区民警,将社区“防范”与办案“打击”相结合,从源头实现压发案、护平安目标。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巡逻跟着发案走”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向过往群众发放反诈宣传单,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坚持做到“白天见警灯,晚上见警车”,提高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最大限度预防接触性诈骗案件发生。
(三)形式多样,增强反诈宣传专业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泸县城区、主要场镇户外屏幕播放反诈预警宣传片、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横幅。紧紧抓住身边案例策划微信图文、视频向全县村社“当家人”微信群、单位工作群推送,逐步扩大反诈范围和工作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对高危电诈预警人员开展上门一对一宣讲,详细了解涉诈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近期发生的诈骗案例,及时制止群众向不法账户汇款,倾心帮助群众从源头辨识,降低被骗风险。
二、反诈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在,泸县反诈宣传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个方面为主,线上主要利用“平安泸县”新媒体矩阵、 “泸县发布”新媒体矩阵、“爱泸县”APP等推送反诈图文、视频等;线下开展进广场、走街头,上讲堂、下村社,入企业等形式,让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反诈的身影。但在当前的反诈宣传大环境中,泸县反诈宣传在覆盖面、群众接纳率、反诈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宣传的效果,在降低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越宣传越多人被骗的反弹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诈宣传覆盖面广而不深。当前,泸县反诈覆盖面现在已经非常广泛,线上线下无时无刻都能够看到反诈宣传信息。但是,在如此之广的宣传覆盖面之下,依然还有很多人被骗。说明目前的反诈宣传,只是停留在了一个广的表面,像撒网一样存在很多漏网之鱼。目前推送的反诈图文视频等信息,也仅仅是公务员、事业人员、民警的朋友圈被刷屏,都自以为朋友圈能让其他人也看到。实际上真正需要接受反诈宣传的人却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宣传没有向更深的层次递进,仅仅在追求刷屏效果,数量的上涨,没有让更多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了解反诈。
(二)反诈宣传形式多样但群众接纳率低。目前,泸县各个派出所使用的反诈宣传形式多样,广泛利用标语、海报、路口电子屏、喇叭广播等宣传载体,通过“平安泸县”新媒体矩阵推送专业的反诈知识、典型案件案例,甚至针对相关重点群体开展专门性知识讲座,以达到覆盖式效果。但较真实情景而言,宣传内容不乏简单化,群众能入眼入耳,但不能入脑入心,且相关知识的学习全凭兴趣或者自觉,因相关案例简单枯燥,多数群众不会关注相关反诈平台的内容推送,甚至在初次上当受骗并报案处理后再次陷入骗局,二次受害。
(三)诈骗花样层出知晓防范难。互联网在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据统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中80%以上的被害人系通过小额贷款、微信、QQ、抖音、陌陌等手机APP与嫌疑人搭讪认识,网络诈骗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流方式,诈骗分子通过抖音、陌陌等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撒网,找到合适受众后便锁定目标,利用腾讯会议、“学习通”、“她趣”、飞书等鲜为人知的APP与被害人进行单线联系,假借下载夸克、360等正规浏览器诱骗被害人登陆虚假博彩、投资平台。虽然诈骗分子通过固定模式实施诈骗,公安机关也已将相应的反诈知识总结梳理并灌输给了辖区群众,但诈骗模式之外往往用“正规、安全”的外衣包装,致使被害人不能及时辨别、及时报案。
三、基层派出所加强反诈宣传的对策
问题已经分析出来,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来“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呢?如何更好的进行反诈宣传,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警民携手联动,增强反诈宣传队伍专业性。一是建强基层反诈宣传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地做好基层派出所的反诈宣传工作,建设一支以社区民警为主,内勤、案侦民警的警力为辅助力量的反诈宣传队伍,推动派出所反诈宣传工作平稳有效运行。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反诈宣传力量。依托社区警务站,从辖区内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老党员、治安志愿者等群体中发掘适宜从事反诈宣传工作的积极分子,定期宣教,发动其利用自身的职业特性或者某一方面独特才能,发挥深入群众的优势,将电诈宣传、防范的知识理念带到更广阔的民众中去,为基层反诈宣传队伍增添更多有生力量。三是加强反诈宣传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针对一个时期的反诈形势,定期组织开展反诈宣传培训,动态更新反诈知识,创新宣传举措。
(二)内容形式并重,增强反诈宣传工作灵活性。一是丰富宣传形式。要破除原有的“说教式”宣传弊端,灵活宣传方式,在征得受害人同意的情况下,选择让他们对自己地案例进行讲述,将自身受骗的方式、经过、结果等整理成册发放或者形成视频播放,把枯燥的说教转变为寓教于乐、现身说法,进一步增加案例的真实性和震慑感,提升宣传效果。二是丰富宣传内容。突破以往反诈宣传内容中“案例介绍+手段分析+警方提醒“的固定模式,将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金融知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和上下游有关产业运作等内容加入进去,同时也让公众适当了解公安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基本流程,让民众对电诈形成全方位的认知,既不要成为受害者,更不要因为无知而莫名其妙地成为加害者。
(三)线上线下同步,增强反诈宣传工作实效性。一是注重线上宣传。利用“街采直播”的互动形式,通过现场问答来测试民众的防诈知识水平,指正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防诈做法中的误区,将以往街头宣传同互联网平台相结合的同时又实现了反诈宣传“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的效果。二是拓展线下渠道。在传统的纸质媒介进行防诈宣传时,要将高深的词汇转化为群众易理解的语言;抓住在辖区开展摆摊宣传、有奖问答等线下宣传活动时,及时为群众解惑,指正反诈误区,使防诈宣传不再陷入“入眼不入心”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尴尬境地。三是开展点对点宣传。要充分考虑群体特征,根据不同行业、职业特点,对受众进行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调整宣传方法。例如,针对辖区内的酒店、网吧、休闲会所等场所,制作反诈骗宣传单交由前台工人员,在顾客办理手续时要求其阅读并登记反馈表;针对企事公司易发生冒充类型诈骗的特点,对相关人员采取上门宣传、手机语音提示、组建微信群定期提醒等方式,提高员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
(泸县公安局 熊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