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军人、警察、老师,三种崇高的职业。我无比幸运,在人生的道路上三种职业都经历了。”1月10日,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以“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主题举行宣讲活动庆祝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民警李洋走上舞台,讲述自己坚守党员初心、牢记警察使命、永葆军人本色的故事。
第一个名字:人民子弟兵
2008年5月13日凌晨一点,一阵急促、刺耳的紧急集合号响彻营房,军令如山:“轻装简从,全体登车!立刻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震中,打通生命通道。”彼时,22岁的李洋,刚服役半年。交通阻断、通讯中断、余震不断,李洋和战友徒步行进,一边是垮塌的山体,一边是奔流的岷江。经过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生死行进,李洋与战友抵达震中映秀镇。“清障!救人!”来不及悲伤,一秒都不敢耽误,李洋和战友投入到救援中。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从废墟里抬头,这样一幕让我永生难忘: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塑料布就是帐篷,旁边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和屹立的国旗,在朝阳下泛着光。旗帜下,战友们用手挖、用肩扛,正在紧张救援,乡亲们把他们仅有的蔬菜硬塞给我们。这一刻,我感受到灾难面前,祖国大家庭的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灾难降临了,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的依靠就在、信心就在!”李洋在台上动情的讲述,勾起了台下民警们的回忆。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省多个监狱受损。其中,地处茂县的阿坝监狱更是丧失监狱关押功能,加之监狱周边地震形成的约400万方泥石流随时可能因暴雨奔涌而下威胁整座监狱的安全。为保障罪犯和民警的生命安全,省监狱管理局决定对阿坝监狱罪犯实施“千里大转移”应急避险行动,成功将阿坝监狱1900名罪犯转移到其他监狱。回忆起这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大转移,让在场不少民警留下了眼泪。
第二个名字:监狱人民警察
2012年,李洋褪去戎装换上警服,成了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制服变了颜色,信念永不褪色。
让李洋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由他主管的一名罪犯。罪犯黑某,因贩毒被判处有期刑期十五年,入狱后一度自暴自弃、抗拒改造。绝食、吞异物、弄破手腕动脉……能用到的自杀自残方式,他都想方设法地试过一遍。为了挽救黑某的生命,唤起他新生改造的意识,李洋和监区民警们使出浑身解数,严管处罚、交心谈心、输液救治,200多个日日夜夜,还是没能捂热这块冰冷的石头。直到有一天,李洋偶然发现黑某提到妈妈时的哽咽。抱着一丝希望,李洋给黑某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绝望透顶的拒绝,不死心的李洋决定前往他家。
去往黑某家的路途比想象更为困难,他的家在丛山深处,山路蜿蜒曲折,途径急湍奔流,露水与杂草爬满裤腿。经过五个小时的徒步攀登,当李洋敲开黑某家门的那一刻,迎来的是不可思议的诧异目光。经多番劝说,黑某的父母终于愿意去监狱探望他。探监那天,黑某隔着玻璃面对父母,张开嘴却说不出话,过了许久,突然放声痛哭。
“父母离开后,黑某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知道,他终于有救了。”李洋回忆,那一刻,这身警服温暖了黑某,也温暖了自己,“我懂得了,穿上这身警装,就意味着不抛弃不放弃,让阳光照亮高墙里的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颗冰冷的心灵!”
第三个名字:普法老师
2017年,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李洋响应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号召,奔赴一线,成为了脱贫战场上的普法老师。在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多年,李洋见过太多孩子因法律意识淡漠而沦为阶下囚,他觉得作为一名监狱民警有责任、有义务用这些真实的案例去警醒社会。
从2017年到2022年,李洋的足迹遍布大小凉山、雪域高原,把普法课程带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把法律知识送到禁毒防艾最前线,把法律服务送进乡亲们的心坎里,普法受众近9万人。
去年夏天,我收到一名孩子的来信,信中说:“李老师,如果没有您的普法课,我可能进监狱了。我恨我的同桌,我把刀藏在书包里,准备杀死他。正是那天,您到我们学校开展警示教育,那些惨痛的教训像一枚子弹,射穿我的内心,我怕了,我害怕离开学校,害怕爸妈失望,更害怕在监狱里失去自由。您可能不认识我,但我不会忘记您,谢谢您救了我!”这一刻,李洋深刻感受到监狱人民警察在高墙外的特殊使命,用法治的声音去减少和预防犯罪,家庭就会多一份希望、社会就会多一些稳定。
“曾经的我,从戎戌边、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今天的我,头顶警徽、服务人民、守卫平安。变的是人民子弟兵、人民警察、普法老师三个名字,不变的是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坚定信念。”讲述最后,李洋充满激情地表达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