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管理局庆祝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 凉山监狱民警:寻找消失的母亲

  
2024-01-10 14:33:46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在大凉山,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六年来,他没有自己的名字,也从未见过父母,一直由邻居老人抚养。当老人罹患癌症,小男孩该何去何从?今年3月,在凉山监狱会见中心,颤颤巍巍的老人带着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说:“警官,孩子的妈妈消失5年多了,请帮忙查一下是不是关在这里。”当孩子妈妈的信息从屏幕里跳出来时,老人濠淘大哭:“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1月10日,在省监狱管理局举行的庆祝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的活动现场,凉山监狱民警骆思琪与沙燕带来了一个关于罪犯、孩子和邻居的故事。

让高墙外的人生活好

老人叫叶贵英,她寻找的“什某”是她曾经的邻居。5年前,什某将自己刚出生32天的孩子交到了老人手里,请老人帮忙照看。然而,不到两个月,什某消失了。多次寻找无果,老人独自抚养这个无亲无故、无名无姓的孩子五年多,并叫孩子“小宝”。去年春天,身患癌症晚期的老人担心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担心以后孩子没人照顾。四处打听之后,老人听说什某因涉毒犯罪进了监狱。抱着一丝希望,老人来到凉山监狱。


(演员现场演绎)

“看着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承担着不该承担的苦难;看着年迈的老人细心呵护,扮演着不该扮演的角色,我们心如刀绞。”骆思琪说。

经走访调查,监狱民警了解到小宝的生父也因贩毒在雅安监狱改造。小宝怎么落户?在哪里生活?今后怎么办?一系列的难题、一连串的挑战摆在了监狱面前。民警们反复辗转于医院、派出所、民政局、福利院,打了数百次电话,查了上千份资料,跑了上万里路,在狱地协作下,事情出现转机。2023年6月6日,小宝有了自己的名字,也有了自己的出生证明。“别的家长拿到孩子出生证明时满脸喜悦,而我拿着小宝的出生证明,内心五味杂陈。”

按照政策规定,小宝将到户籍地——布拖县福利院生活。“谢谢阿姨,不要担心,我会好好吃饭,好好长大”。离别前,懂事的小宝对监狱民警表达着感谢。孩子有了着落,老人的病情却不断恶化。9月,骆思琪等民警去看望老人时,老人说自己还有两个心愿:想到监狱看看小宝的妈妈,临终前再作些交待;希望再陪孩子住几天。

帮助老人实现心愿,成了监狱民警们继续努力的方向。在小宝6岁生日这天,监狱民警将他接到老人身边,一起为孩子过生日。看着老人紧紧地搂着小宝时,脸上洋溢着的满足和幸福,骆思琪等民警们感受到监狱工作的特殊价值。后来,经过监狱争取、多方协调,小宝转到西昌福利院生活。

让高墙里的人改造好

高墙里,这场爱的接力也在传递。

什某因15年的漫长刑期,加上艾滋病痛的折磨,服刑期间态度消极、抗拒改造,不吃药、不睡觉、不与人交流。

为了实现老人的第二个心愿,凉山监狱为老人和什某安排了一场特殊会见。面对消失的什某,老人没有一句怨言和责备,甚至都没有告诉什某自己这些年抚养“小宝”的艰辛和不易,只是对什某交待着小宝的将来。当什某第一次见到“小宝”,知道监狱、民警以及老人所做的一切后,她抱头痛哭,压抑很久的情绪终于得到宣泄和释放。此后,什某脸上有了笑容,她的改造变得积极。亲情与感动,成为她走向新生的精神支柱。而这样的故事,在大凉山有太多太多。


“这些年,我们穿梭于布拖高原凌冽的寒风中护送离监探亲的罪犯;在山洪频发的金沙江畔帮助寻找罪犯失联的孩子;在悬崖峭壁的山路上接罪犯的孩子见他们朝思幕想的爸爸妈妈……”讲述中,民警沙燕几度哽咽。

“这是家庭的灾难,是社会的伤痛。”骆思琪说,监狱民警们看到了太多犯罪带来家庭的支离破碎,甚至是孩子的流离失所。正因如此,监狱民警更要在高墙这个特殊阵地,用法律的刻度、情感的温度和改造的效度,努力去抚平这种伤痛,重新播洒下生的希望,让高墙里的人改造好,让高墙外的人生活好,用忠诚警魂诠释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