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供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今年以来,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立足良法,深耕善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以党建为引领,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努力推动基层治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在这满城烟火气中,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在青羊这片土地上奋力书写法治篇章。
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您好,我是青羊区的一家企业负责人,想来咨询一下劳动仲裁会不会影响我们公司变更工商登记?”“好的,您可以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吗……”在成都市青羊区政务服中心三楼,青年律师王一行正在涉企(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站(以下简称“公共法律服务站”)内认真听取来访者的情况阐述。
这个开在产业园区内的涉企(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站,是青羊区司法局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服务中心工作、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化,也是该局打造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青羊区司法局深入谋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以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67个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组成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实现法律服务15分钟可及。同时与青羊区政务中心联合打造专门“涉企(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站”,与黄田坝街道联合打造“航空新城•法治益站”社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室,与草堂街道联合打造“青华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3个专业化、特色化站点。
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打造,既提升了青羊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质量,也为青羊律师的成长提供了专业化、多元化的“练兵”场地。与此同时,青羊区司法局以“一体化、智能化”为目标,定制“自助公共法律服务机”,与社治委联合在全区设置80个“律师共享办公桌”。目前,青羊区公共法律服务点位从13个增设至163个,从数量到质效实现了量级翻倍,形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持续优化青羊区营商环境,青羊区司法局依托公共法律服务阵地的服务实际,深入了解企业的法治需求,积极开展“法惠青企”专项活动,梳理法治惠企20条措施,为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伴随式的法律服务,印发“法惠青企”服务手册1万余册。
队伍建设:创立“青律V光”法律服务品牌
“蔡桥街道有8个社区,35万人口,是青羊区人口最多的街道,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非常旺盛。”成都市青羊区蔡桥司法所所长张婧说到。
需求很旺盛,法律服务供给如何破冰?青羊区司法局倾力打造“青律V光”党建创新项目,为这个问题做了生动的注解。
以党建引领串联青羊律师队伍。青羊区司法局充分利用辖区176家律师事务所、3024名律师的丰富资源,创立“青律V光”法律服务品牌、以青年律师为主力,组建“Young力量青年律师服务团”、以基层服务为目标,采购“青羊社区律师”项目,在青羊区总工会指导下组建成都市首个律师联合工会,加强律师队伍培养、服务、牵引职能,引领广大法律工作者深度融入微网实格工作,提升市域治理专业化水平。
“微”处着手,“实”处发力。微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直接途径。自“青律V光”成立以来,投入专业律师720余人次,围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明白人培训等方面,组织开展普法宣传1000次、接受法律咨询5406次、开展矛盾纠纷调解47次,发布活动信息30余条,惠及群众约一百万人。
以党建品牌创建促治理创新。青羊区司法局紧紧围绕“蓉城先锋”行动目标,引导青羊全区各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依托阵地,将“主题党日活动”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结合,组织律师积极参与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源头对接访源治理、高效对接诉源治理,实现党建示范引领和机构业务提升的双赢。同时,在“法惠青企”专项行动中,组织律师在重点产业园、政务服务点位升级或新设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企业就近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风险预警等服务。面向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法治讲座、法治研讨,指导企(事)业单位加强职工法治宣传教育。
“我们可以为青羊区新设立以及部分存量企业,提供6个月的免费法律顾问服务,针对企业还可以免费进行‘法律体检’。”青羊区司法局副局长谭颖向记者介绍。
文化建设:让法治文化浸润民众心田
“欠款人故意转移资产,我姐姐要如何追回自己的钱呢?”家住成都市青羊区民安社区的蔡先生在买菜回家途中,走进民安社区“航空新城·法治益站”咨询起了法律问题。这只是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联合黄田坝街道打造的民安社区“航空新城·法治益站”的其中一个功能。
记者了解到,“航空新城·法治益站”选址国家保密法治文化广场,建设面积230余平米,集公共法律服务、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咨询、青少年法治教育、24小时智慧法律服务机、法治书屋及法治咖啡于一体。
“航空新城·法治益站”作为法治文化建设阵地之一,为老百姓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社区法治服务,是老百姓身边的社区法律之家。除此之外,青羊区司法局积极打造流动法治文化基地,“青羊普法巴士”正是其中亮眼的代表。
谭颖介绍,“青羊普法巴士”以78路公交车为载体,在车身、拉手、椅背、视频位结合一月一主题等活动,常态化及节点式进行法治氛围营造、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运行两月以来,覆盖群众10余万人次,是全省首个覆盖各类群体受众的、流动式的、即时的、智慧化的普法新阵地和法治活动新载体。
与此同时,青羊区司法局利用“传统”普法微平台,盘活宪法墙、金沙法治文化长廊、府南同德法治德治广场等“现成”普法优秀资源,推进普法工作从辐射广度、服务速度和影响深度实现量级翻倍。
此外,依托青羊法治实践,青羊区司法局拍摄法治短视频《青律V光》《走院子》等法治文化作品,通过青羊区三位律师面向各类群体开展普法、司法所“走院子”提供法律服务两个故事,丰富法治文化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