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2日,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西部人口最多的省区——四川,一份以全世界通行的专业术语“人力资源”命名的报纸——《人力资源报》,以自身独具的神采创刊面世。
那一年,本人刚刚开始“不惑”。
那时的中国传媒界,早已是报纸似海,刊物如林。又一份纸媒的诞生,是想凑热闹还是想出风头?抑或是想在已经白热化的报业大战中火中取栗?《人力资源报》的创办者当时就自信回答:我们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境界。《人力资源报》充当的,不是简单的喉舌,不是单纯的桥梁,更不是帮闲的读物!
花甲之年,再读二十年前的《人力资源报》发刊词《做智慧的报纸》,不由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开创与坚守
二十一世纪的初期,中国报业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但也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春秋”走向“战国”,从趋同走向特色,从无所不包走向市场细分。
《人力资源报》的应运而生,填补的是世界上首屈一指人力资源大国报业的一个空白。这份报纸诞生几年之后,才有了“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厅”“人力资源局”,难怪她的创业者们一直为之自豪。
然而,多少年来创业者们体会更多的是奋力前行的风雨坎坷。
创业之路从2002年3月11日《金融投资报·人力资源报道》专刊开办起步,成功运作300多期之后,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民间投资者加盟,最后形成一家民营投资公司。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省委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支持下,历经半年努力,终于成为一份独立运行的报纸。
集团党委召开的第65次会议认为:“创办《人力资源报》有读者市场,符合集团报业结构优化方向……符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是一项大胆的探索……‘代理经营’方式,开创了办报与经营分开的全新模式,非常稳健……”
良将当配宝马,好马当配好鞍。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力资源机构三番五次找上门来商谈合作,让《人力资源报》的创业者满怀期待。然而,因为不符国家相关政策,因为不能影响当时集团“利润基石”既有的伙伴与市场,《人力资源报》与“宝马”“好鞍”深度合作的机遇乃至成为上市公司一份子的愿景失之交臂。
因为资金、人才等种种原因,2008年之前,无论是《人力资源报道》专刊,还是《人力资源报》、人力资源报网,每年都在亏损和投入。但这个身在集团大院以外的低工资、高风险“异类”单位,依然年年为集团做出了贡献。
初心不忘,人力资源报人梦想不死希望不灭;天道酬勤,经过不断地探索试错,发展之路初步成型:以专业为基础,以有用为灵魂,形成一套集报、网、信息传播、人才配送以及各类增值项目于一体的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链条,不遗余力深耕行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8年1月,四川欣闻人力资源报业经营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首次实现当年盈亏持平。2009年1月,欣闻公司第二届经营班子履职,首次实现当年赢利。
总有一种理想给人力量,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一个个辗转变化的社址——干槐树、东安南路、后子门、肖家河、天府新谷、军转中心……创业者们至今历历在目。因为这些难忘的地方,写满了人力资源报人艰辛开创的故事,有潮起也有潮落,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
让人欣慰的是,每一次搬家,《人力资源报》的软件、硬件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会更上层楼。
信念与磨砺
《人力资源报》发刊词宣言:“我们要给求职者的,不仅仅是几个职位,几条新闻;我们要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堆求职信,一群求职者。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当是一份权威、全面、专业、实用的‘完全职场手册’。我们为社会构建的,更是一个承载做人、识人、用人智慧的交流平台。”——这就是人力资源报人不变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2005年10月18日,《人力资源报》核心周刊在上海诞生,标志着这份出生于西南一隅的报纸向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专业媒体开始转型。复旦大学教授、人力资源权威专家张文贤赞扬:“《人力资源报》是一份针对人事经理和人事总监的、国内最为完整的人事新闻和服务报导相结合的报纸,堪称开拓了分众报纸媒体的先河。”
2006年12月4日,每期4个版的《人力资源报·国学智慧》专刊在众多纸媒中脱颖而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批示:“《人力资源报》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介绍古人聪明才智,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传承中华文明,在行业报纸中走专、精、特的办报思路,实现发展壮大的目的,希望继续探索,为全省专业报纸的发展树立榜样。”
2008年,《人力资源报》培训服务中心成立,广泛汲取国内外企业培训管理先进经验,携手海内外优秀咨询培训机构和著名讲师,历经数年研发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职业化团队训练体系。几十门课程,融古今中外人类思想智慧于一体,从职业精神,到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职业境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其理念堪称“中国高度”。十多年间,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了培训咨询服务,各类受众超过10万人次。
同时,人力资源报社本身也成为了一所特殊的学校,一个人才的摇篮。在报社领导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员工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无不经历相关专业学习和职业培训。在内,员工论坛、诵读演讲、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活力四射;在外,客户联谊、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英武矫健激情迸发。一个个明星员工崭露头角,集团新闻奖、四川新闻奖,集团优秀编辑记者奖、集团优秀经营管理者提名奖、集团媒体融合拓展提名奖、集团演讲比赛一等奖、全省报业经营管理先进个人、省直单位“职工之家”以及海峡两岸培训交流贡献人物奖、中国企业培训创新成果金奖、中国传媒年度创新人物奖、中国企业教育年度终身成就奖等等荣誉纷至沓来;《追梦》《一个人的银行》《宝重<弟子规》《体会<论语>》《感悟<老子>》《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三千年前的<双城记>》等等著作接连出版。许多的人力资源报人,不仅成为了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还成为了企业家、作家、主持人、大学教授、互联网精英、HR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从纸媒体、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智媒体一路走来,《人力资源报》“智慧”的基因一脉相承,采写、拍摄、制作、发布等等流程,人人参与,争先恐后,全体采编人员正在从原来的“专业人士”转型为“全能战士”。
高飞与引领
自创办之日起,人力资源报人便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念和胸怀,致力于打造承载做人、识人、用人智慧的媒体,一家促进企业教育培训道术并重标本兼治的社会公器和交流平台!
“执大象,天下往!”报社感召和团结了一大批专家教授、管理人士以及企业精英、商界领袖组成百人顾问团,以借助智者们具有穿透力的眼睛和睿智的大脑,报道传播全面、科学、系统、本原的人才观和方法论。
二十年来,人力资源报人不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学校,引领教育培训行业遵循人间正道,努力变革创新,不断做强做大!
2018年5月20日,《人力资源报》连续第十次获得“金长城传媒奖•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专业报”荣誉,“中国人力资源第一报”名播海内外!
二十年来,《人力资源报》主办、联办、承办、参与的交流活动数不胜数。中国西部企业家论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中国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论坛、中国管理培训与发展年会、中华企业家论坛、亚洲人力资源峰会、新经济年度峰会、民办教育论坛、川商精神论坛、劳动合同法实务论坛以及各类HR管理研讨会,都能看到《人力资源报》非凡的影响力和人力资源报人与业界英才精彩论道、智慧碰撞的活跃身影。
2009年6月,《人力资源报》领导者为首部《中国企业培训蓝皮书》作序,明确提出:作为教育培训者,不能不探究中国企业普遍问题的根源,不能不反思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不能不学习感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不挖掘本真本原的人才观和方法论,不能不明确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幸福才是终极目标。非同寻常的思想成果,受到业界高度评价,从此,报社总编辑成为《中国企业培训蓝皮书》系列的重要作者之一,至今已参与十余部。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盛典被誉为中国企业培训界的“福布斯”“风向标”“奥斯卡”,自第五届开始,《人力资源报》成为每届大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总编辑年年受邀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共同主持论坛。《呼唤国际化人才》《让危机成为一支消毒剂》《有教育的理想,才能办出理想的教育》《卓越的企业来自于卓越的基因》《赢在职业化,传递正能量》《回归学习的本质》《以匠心唤醒匠心》《从迎合到引领》《在冬天里播种希望》《在巨变的时代共创共享》《共生 互生 新生》等等主题演讲,以宏阔前瞻的视野和坚定乐观的信念,赢得了海内外嘉宾广泛的尊重。一位台湾参会导师真诚赠言:“感恩的心,感谢有您!您是人类社会的资产,您是国家的宝藏!”
今天的人力资源报社,在更加富有开拓精神的新班子带领下,已逐步形成“一报+一刊+一网+N个平台”的全国性人力资源智能融媒体矩阵,在行业价值链上扮演着更加亮眼的角色,在专业领域获得了更加重要的话语权,在细分市场具有了更加独特的竞争力!
今天的人力资源报人,对“专业”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对“智慧”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责任”有了更主动的担当,对“平台”有了更成熟的理解,对“人才”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对“市场”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伙伴”有了更理性的尊重,对“前景”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人力资源报》由星星之火兴旺壮大,人力资源报人憧憬着燎原的未来!(陈欣)
陈欣简介:
《人力资源报》创始人;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四川大学传媒校友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校友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十部《中国企业培训蓝皮书》主要作者之一;《唤醒》系列(包含《宝重<弟子规>》、《体会<论语>》和《感悟<老子>》三部作品),被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列为管培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