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评 | “好友”加菜:吃不完还兜不走

  
2023-12-01 11:46:15
     

特约评论员 林小明

做个“吃货”有时会感到很幸福,会点菜则是作为“吃货”的基本素养;有个会点菜的朋友可能会让人感到幸福,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做好“吃货”本色,但当会点菜的“朋友”太多了或者太能点了,可能这种幸福就让人吃不消。

不久前,昆明有位王女士就遇到了让她觉得不爽的“好友”加菜待遇:当她像很多年轻人那样,在吃饭前虔诚地给美食拍照“开光”然后发朋友圈后,没想到餐桌上的点餐二维码被带入照片,显然她忽略了“好友”们的脑洞大开和疯狂激情以及无聊程度,很快,“好友”为她疯狂下单了43万多,后面还陆续下单至60多万。这,让人想吃不完兜着走都不现实啊。

更让人意外的事,当王女士将其奇遇在网络上进行披露后,居然还有不少网友表示也曾遇到类似情况,由此可见这种事情在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并非孤例。显然,有些“吃货”网友的热心和“吃货”本色隔着电脑或手机屏幕都让人想挡都挡不住啊,有句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己所欲,也不应施于人啊,因此,“吃货”网友们需要克制自己的热情,至少让当事人吃不了可以兜着走啊。

作为非典型“吃货”,在面对点餐的选择综合症时,本人在与人聚餐时往往不知所措,大多以“随便”点随便吃让更有心得的朋友代劳点菜,我想,也应该有很多人像我那样在点餐时“随便”,从而让朋友“随便”。同桌人可以“随便”,但非同桌人隔山隔海的网友或朋友圈“好友”则不应“随便”,你这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加菜行为,可能给用餐人和餐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或影响用餐心情,何必呢?

当然,日常生活本来就太一本正经了,所以我倾向于为用餐人加菜的“好友”是想假装不正经来调剂生活,并非单纯出于所谓恶意,而是以此来闹着玩:没有欢乐也创造条件制造欢乐,让大家都来接龙逗逗生活,要不,就是不经意间暴露了作为“吃货”的本能。

防微杜渐,查漏可补缺,亡羊能补牢。类似事件倒也是个提醒:对于用餐人来说,在发布相关美食信息时,可能得稍微注意一下相关私人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点餐码在对应具体用餐人时已类似于私人信息,因此,让热心“网友”“好友”只能垂涎美食,而不能上手点餐是可以而且能做到的。

对于餐厅来说,则可以完善相应点餐系统的设置,比如,控制对应餐桌的扫描点餐手机号数量或者次数,再比如,在点餐完毕预收一定比例费用……加菜网友再热情再想开一把玩笑,想必也不会冲动到用真金白银为别人吃饭买单,而自己隔着屏幕看人吃饭吧?

揽屏慕食,不如线下搞伙食。热心网友们,隔着屏幕给别人加菜,不如奔现想吃就吃。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