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评| 三分靠打拼,七分靠基因?

  
2023-11-02 11:16:34
     

特约评论员 周葱

贩卖焦虑是眼下一门好生意,无论是卖给老人的几千块钱一个的“保健枕头”,还是卖给学生的上千块钱一双的中考体测“过关鞋”,都属此类。从市场规律讲,商家的确是精准抓住了各类人群的痛点。据媒体报道,近来市面上又出现了以基因检测来“确定天赋”的产品,很引人注目。

据开展检测的机构讲,只需在孩子口腔黏膜取些唾液,便能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为“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尤其能避免埋没孩子的天赋——我的天,面对这么“科学”且炫目的检测,好多家长怕是招架不住,乖乖掏钱。想想也是,花费数百元到数千元给孩子做检测,就能“剧透”孩子天赋所在,从而走出一条培养的捷径,实在划算。

看了相关报道,再一次佩服商家的脑回路,真的是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从如何后天改命,直接想到追根溯源从基因发力,相当于使出了终极大招。只是这一套检测说辞都靠谱吗?以后《爱拼才会赢》是不是要把歌词改成“三分靠打拼,七分靠基因”了?

我们虽然反对“逢新事物必反”,但新事物必须拿出确凿无误的证据才能站住脚。而从国内生殖遗传学一流专家的分析看,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和文献研究证明天赋与人类哪些特定的基因有关,这些检测机构同样拿不出相关证明。因此,这样的检测没有科学依据。

还应该看到,这种“天赋基因检测”非但不科学,还是反伦理的。如果让这套检测推行,试想一下今后孩子们的环境,除了“贫富歧视”“地位歧视”,还会增加一个“基因歧视”。这种检测破坏了有利性和无害性,与伦理相悖,还会给孩子和家长添加新的精神负担。哪怕是测出“天赋基因”出色的孩子,就不怕担心受揠苗助长之害吗?而另外的孩子,是不是更易走向自暴自弃呢?

人生如此复杂,成功与否,是否幸福,起作用的因素太多。“天赋基因检测”有市场,只能说部分家长“鸡娃”的心态更迫切了,宁愿选择一些极端手段而罔顾教育规律。一方面要劝说家长摆正育子心态,另一方面也要规范检测机构的行为。从目前看,检测机构的说辞已涉嫌假宣传,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检测市场展开更细致化的管理。

正如有法律人士建议的那样,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技术领域的监管力度,及时评估产品的确定性、阶段性,对类似“天赋基因检测”这种尚未有明确科学定论的产品应严格限制,及时提出消费预警。对家长们而言,别一听到“科学”就蒙圈。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