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共建法治锦江在一起,和我在法治的路上走一走,喔……”在成都市锦江区的普法活动中,歌曲《成都》熟悉的旋律总会响起。这首重新作词的《法韵路上》和另一首《法韵锦江》就这样参与着“八五”普法工作,也见证着成都市锦江区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法治锦江建设迈上新台阶。
带着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光环,对于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来说,意味着“八五”普法这五年的工作要求会更高,群众期待值会更大。如今,“八五”普法已至中期,锦江区的实际成效如何?
提高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这是成都市锦江区奋斗的目标,也是实际的成效。扎实开展、创新升级,这是成都市锦江区努力的状态,也是工作的总结。2021年以来,成都市锦江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做“加法”,最后达到“乘法”的效果,全区法治氛围愈发浓厚,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高位谋划
定机制建体系磨好上阵“枪”
高位谋划提纲挈领,为普法工作打好准备基础。成都市锦江区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构建“1+4”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谋划普法依法治理重大事项。
2022年6月,《成都市锦江区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印发,未来五年的脉络已然清晰。最终,构建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推动、政协支持、社会各界共创共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系。
普法责任压紧压实,为普法工作定下KPI。制定“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意见和责任清单,印发重要时间节点普法目录,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成都市锦江区人大每年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督查检查,共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执法检查10余次,推动法律法规全面实施。
“谁执法谁普法”向“边执法边普法”转变。成都市锦江区坚持将普法融入行政审批、执法、复议等日常工作中,把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首批收录50篇精选案例,涵盖合同纠纷、侵权责任、婚姻继承等内容。两年多来,全区共举办法治宣传活动20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普法队伍持续壮大,为普法工作提供坚实支撑。成都市锦江区依托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社会团体等,组建了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小分队、“豌豆荚法官工作室普法讲师团”、“锦知·添翼”护航队、“律司行”宣讲团等专兼职普法队伍。在原有“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100%全覆盖的基础上,指导部分学校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律师事务所、大学法学院等系统中增聘不少于100名兼职“法治顾问”“法治志愿者”作为“法治副校长”的有效补充。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重点突出
“四大行动”促普法全面升级
因材施教,精准普法。成都市锦江区结合全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要求,主动谋划,积极开展,扎实推进,根据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普法方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
国家工作人员的普法要“法治提能”,让尊法成为信仰。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2021年以来,成都市锦江区共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法治意识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干部60余人。落实干部个人法治档案制度,推动全区900余名党员干部每年报送学法守法用法等情况,并纳入干部个人档案管理,实现全区干部培训全覆盖。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2022年,全区4943名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年度学法用法考试,及格率达99%以上。
青少年普法要“学法筑基”,让学法成为自觉。全区成立锦江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6个儿童友好社区、2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青少年普法的关键在于形式内容要丰富,要寓教于乐。“八五”普法期间,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区关工委、区检察院、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团区委联合推出“云学锦江”青少年普法系列实践活动。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3部法律为主线,成都市锦江区开启“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模式普法新体验。截至目前,已推出线上普法视频2期,吸引2万余组青少年家庭参与,线下开展法治实践活动9场,覆盖学生1000余人次。同时,发挥依法治校示范校模范作用,引领全区学校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工作。
社区人员则要“识法明理”,让守法成为共识。成都市锦江区将社区干部、网格员、微网格员、退休法官及检察官等纳入“法律明白人”培育对象,加强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协助社区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法治社区氛围。目前,成都市锦江区培育“法律明白人”716名,覆盖全区76个社区。充分发挥“朱哥调解室”“小宋聊天社”“赖老工作室”“萍妹儿解忧站”等个性化调解品牌效用,促进社区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汇编《锦江区社区居民实用法律指南》《典亮锦江·畅想法韵》等居民答疑“小红书”,推动形成随时随地答疑解惑的法律服务常态。
扎实推进阵地建设,打造了“龙舟社区法治坝坝茶”、“星朗空间-车棚法治驿站”、“和盐道”法治文化墙、锦法“悦读空间”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
作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成都市锦江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单位)人员的普法,坚持“守法聚力”,让用法成为习惯。该区将普法活动和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相结合,部署开展“濯锦·企航”行动,在普法的同时想企业所想,主动满足企业需求,解决企业的法治难题。积极组织辖区律所与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开展合作交流,引导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有的放矢开展法律讲堂、法务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对劳动用工、融资担保等领域进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2021年以来,开展企业法治服务5000余次,提出法律建议上万条。
在热点难点知识产权领域,成立锦江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1个维权工作站、3个服务工作站,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推动、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知识产权全域覆盖工作体系。优化知识产权“法治护航队”共治联络机制,发放联络卡50张、法律风险手册30本,开展普法专题讲座10次,共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100余场。探索构建商标侵权防范体系,搭建“圆桌对话”联络机制,职能部门、单位与辖区企业直接对话,搭配制定《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刑事案件证据指引》。
探索创新
接地气聚人气提升普法实效
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向来重视普法手段的创新升级,运用现阶段大众接受度更高的视频和新媒体产品引流推广,让被普法变成一件不枯燥的观感性强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首先,坚持法治产品精品化。法治锦江版《成都》MV、短视频《法韵锦江》、微视频《把握自己的人生,远离毒品》先后获得省级、市级视频类大赛的三等奖、二等奖、优秀奖。《第三只眼》在全国第二届“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评选中获评“十佳检察办案故事”,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新时代检察故事汇。高考期间“锦检盾”反诈团队创作拍摄的“高考防诈骗”微视频,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
同时,坚持普法活动品牌化。推广“典亮锦江”“小宇哥哥工作室”“豌豆荚”“亮晶晶·心雨梦工厂”“云学锦江”“锦绣芳华”“锦检盾”等特色普法品牌,分类普法和精准推送两手抓,实现法治宣传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开展“律司行”专项行动,优秀党员律师下沉到楼宇、街道、社区,开展以案释法、解答法律咨询、参与法治建设,形成“领头雁”效应,为高质量建设“品位锦江·幸福城区”贡献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坚持法治宣传多样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辐射效应,全平台构建锦江的云普法格局,门户网站、“两微一端”以及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全面融入,探索采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筑牢法治宣传网络新阵地。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与抖音网红共创“警惕职场侵权”视频,点击率超过20万人次;成都市锦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快手直播;成都市锦江区公安分局邀请巴蜀笑星拍摄制作“反诈短视频”,在快手号发布信息47条;各部门在重要时段播放《青春不是挥霍的筹码》《保密宣传片》《法韵锦江》等法治公益片,累计播放3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