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近年来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模范人民调解员,研究部署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调解工作的任务措施,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会上,有10个单位和个人作了交流发言。现对上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依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耍惹阿觉在会上的交流发言进行摘登。
彝区“德古”调解员用好“法理情”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依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耍惹阿觉
来自四川小凉山峨边县黑竹沟镇依乌村的耍惹阿觉,是一名最基层的人民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28年。
大小凉山彝区是一个“一步跨千年”的地区,传统文化浓厚,针对彝区法治资源短缺的实际,耍惹阿觉坚持把提升调委会和人民群众法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向上级机关争取,率先在全县将村调委会与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视频连通,邀请联系、帮扶单位领导担任“德古”人民调解指导员和法治宣传员。
“德古”是对睿智、仁义、公正的人最好评语。
耍惹阿觉坚持每周组织一次调解员集中学习,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实现了“民间德古”向“德古人民调解员”的角色转换。
耍惹阿觉在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地群众更乐于借乡土文化、用乡音乡情、靠乡土办法来解决矛盾纠纷。作为新时代“德古”人民调解员,他主动向老一辈“德古”学习彝族习俗,并针对传统“德古”调解多为口头约定、容易反悔的问题,牵头制定了“德古”人民调解“七不准、五严禁、三必须”工作纪律,推行“德古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变随意为正式、变“口头协议”为“书面文书”,形成将国家法律和当地习俗相融合的“阿觉调解法”。
2022年,在处理一起家族矛盾纠纷中,耍惹阿觉主动邀请本地德高望重且熟知彝族民俗的“苏易”“德古”等参与调解,促成双方协商一致,跟进做好司法确认,成功避免了因家族矛盾引发的上百人聚集的群体性事件。近四年来,耍惹阿觉参与调解的400余件矛盾纠纷中司法确认率达40%,协议履行率达97%。
4年来,耍惹阿觉组织村调解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达300余个,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景区开展调解延伸服务,耍惹阿觉为游客提供法律服务200余次,调解涉旅游纠纷80余件。针对彝族婚嫁“高聘金、高聘礼”老大难问题,耍惹阿觉将治理婚嫁“双高”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开设“德古彝汉双语法治讲堂”,打造“小手牵大手”“普法小阿依”品牌。目前,全村婚嫁聘金、礼金平均下降76%,有效避免了彝族家庭因婚嫁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耍惹阿觉说,要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争做一名新时代的新型“德古”,努力为彝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