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您好,请问是谭女士吗?”
“对,您是哪位?”
“谭女士您好,我是XX航空公司的客服,您之前购买的某航的航班因飞机出现故障取消,需要改签或退票,同时航空公司有300元的理赔金赔付给您,请问您需要吗?”
“好的,我需要理赔金。”
10月7日中午,谭女士接到虚拟手机号打来电话,称其准备坐的那架飞机出现故障需要她改签日期或有公司直接理赔,谭女士见对方准确报出了自己的姓名和购买的航班号,便轻易相信了对方。
随后,“客服”以领取理赔金为由,要求谭女士下载某会议软件。谭女士不假思索,急忙下载了软件并进入了会议室。会议室中,客服经理循循善诱,提供了一个银行账户,称这个是他们公司对私账户,并指导其进行操作。谭女士在对方引导下收到了几个手机短信验证码,忽略了验证码的风险提示,并将验证码大方地发送给了对方...
“叮..叮..叮...”随着几条银行扣款短信,谭女士账户内20余万不翼而飞,她这才意识到遭遇了诈骗。打开订票软件一看,航班并未取消。
谭女士立刻报警,并前往洛带派出所。民警火速止付,将23万元成功保住!
事后,民警向谭女士进行了法律宣讲及电诈类型讲解,刷单返利、投资理财、网络货款等常见的网络诈骗危害,谭女士也表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大意,以后会汲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