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小心钱财“不翼而飞”

  
2023-09-28 16:03:38
     

罗徐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娃娃偶尔耍下手机游戏,我们是想她劳逸结合一下,就没咋制止,没想到她充了这么多钱。”姜女士无奈道。近日,雅安市荥经县检察院12309服务中心接到一通求助电话,电话里一位家长焦急地表示,家里的“熊孩子”莉莉玩游戏,充值了一千多元,想把钱追回来。

荥经县检察院受理此案后,对案件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打游戏、充值的现象进行了探讨。“莉莉还没成年,对于一千多元的花销,心智理解还不完全,就本案情况分析来看,可以支持莉莉及其家人追回游戏充值款,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办案检察官说道。

县检察院随即联系到涉事游戏公司,公司代表称:“需要证明确实是未成年人充值,就能办理退款。”得到此消息后,荥经县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和未检组检察官迅速组成办案组,负责情况调查和维权工作。

为实现未成年人权益精准保护和游戏公司正当利益免遭不当损害,办案组第一时间对姜女士反映的情况进行双向核实调查,一方面联系家长、走访邻居等知情人,提取消费账单、手机记录等,核实反映情况是否属实;另一方面登录游戏账号,了解未成年人游戏进程、角色体验、装备配置等细节,确定莉莉未成年人玩家身份。

调查结束,县检察院再一次与涉事游戏公司取得联系,将办案组调查核实情况向该公司作了通报,游戏公司最终决定退回款项。进入退款资料审核阶段,荥经县检察院又帮助姜女士上传了消费账单、身份信息等相关资料,使退款审核顺利进行。

受此次案件的启发,荥经县检察院为预防未成年乱充值现象再发生,主动寻求“外脑”协助,邀请精通网络安全技术的特邀检察官助理共同参与案件办理。通过多方研讨,最终发出双面检察建议:一是建议游戏平台加强身份认证的相关技术,游戏公司收到建议后,及时从探索人脸识别机制、做好充值审核等方面予以整改并反馈;二是建议相关单位对买号、借号、破解防沉迷系统等灰色产业链严厉依法打击,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游戏沉迷监管机制;三是深入社区、学校,以莉莉一案为例,建议家长定期修改支付密码、严格管控孩子游戏时间、多多关心陪伴孩子,加强家长监管意识。

编辑:王硼   校对:王先静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