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环境资源科学性、理论性融入审判工作实践,推进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保障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重大战略,8月29日下午,四川农业大学与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共同开展环境司法与科研院校教学实践基地共建活动。
成铁两级法院一行实地参观了四川农业大学校史馆、动物标本馆、植物标本馆和土壤标本馆,进一步促进环境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
随后,成铁二院党组书记、院长苏青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潘远智、法学院院长颜勇签订《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合作框架协议》并为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司法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存在三个问题,系统性不足、规范性不足、市场化不足。”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唐薇在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共同开展环境司法与科研院校共建交流会上谈道,目前没有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门化的补偿机制,也没有体系化、法治化的机制,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会上,与会人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动物鉴定案件的积极改革——野化放归实施、林地类案件在损害评估和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司法治理的难点、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7个方面议题进行了交流。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胡迅表示,今天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四川农业大学与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互相支持、长期合作、共促进步、共同发展正式启程,基地的建立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颜勇院长向成铁两级法院的法官们发出邀请,希望把法院丰富的司法实战经验和先进的司法理念带到高校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深理论素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瑶表示,院校共建进一步促进科研教学理论与审判实务、司法改革实践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和法学实践教学工作共上新台阶。
李瑶指出,要坚持思想引领,以更高站位深化院校交流合作,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法院与高校各自优势和特色,快速形成高效有序的合作机制,实现从协议到协力的积极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促进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理论和前沿领域研究,用理论研究成果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实现从效果到成果的及时转化。
坚持创新驱动,以更宽视野拓展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共同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从基地到高地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