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碰撞填补监管“空白区”!大邑检察破解燃气监管难题

  
2023-08-28 13:36:11
     

刘越知 赵映霞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该数字监督模型不仅能用于瓶装液化气行业,也能应用于其他危化品行业。下一步,我院将积极加强与其他兄弟院的合作,探索可行路径,促进该模型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为数字检察的发展贡献‘小院力量’。”8月25日,大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大邑县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瓶装液化气非法掺混监督模型,并应用于成都市多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职,拧紧燃气“安全阀”。

2022年,大邑县检察院联合其他兄弟院在办理一起瓶装液化气充装企业及相关负责人非法经营刑事案件中发现,涉案企业充装站都在其生产的瓶装液化气中非法掺混二甲醚,其中一家企业掺混的二甲醚比例高达68.21%。

“在瓶装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会严重腐蚀橡胶密封圈,易导致钢瓶阀门漏气,产生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大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峰介绍,“我们在办理类案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的二甲醚交易手段极其隐蔽,同时瓶装液化气行业存在多家行政部门‘都管’,但各行政部门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衔接不顺畅、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出现风险‘失管’的情况。”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大邑县检察院积极探索适合基层小院的数字检察发展路径,制定了“以数字建模争先推进数字检察破局”的总目标。在此类案件办理过程中,该院从多起办理的案件中提取共性问题,梳理监督规则,建立了“瓶装液化气行业安全生产类案监督模型”。该模型所需数据包括行政审批部门的燃气经营许可数据、市场监管部门的液化充装许可及充装数据、税务部门的企业申报纳税数据等,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碰撞分析,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购销”数值划定合理区间范围。最后,通过建立相关研判规则,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非法掺混、偷税漏税、员工职务侵占等风险。通过该模型,检察机关“先一步”发现安全隐患苗头,树牢安全底线。该模型同时也适用于刑事、公益诉讼线索发现、企业合规考察等方面,真正做到全链条、各环节的应用。

"近期,成都市检察院数字办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对该数字监督模型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将在成都市院的指导下,和全市各院共同努力,抓紧完成数据的归集和模型的运用,全面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全覆盖模型验证。”该院检察长李冲宇介绍道。据悉,截至目前,成都市检察机关依托该模型已成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件,向经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份,督促追缴税款1000余万元。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