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再出发!刘志诚带队赴白玉县督导调研

  
2023-08-11 10:41:0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省司法厅供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8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带队深入定点帮扶点——甘孜州白玉县,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开展督导调研。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指示,为四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近年来,省司法厅严格落实定点帮扶白玉县乡村振兴工作安排,抓好统筹,形成合力,助力白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产业帮扶,深化以购代扶,去年采购白玉县特色农副产品超600万元。助推“党建+法治”,建立健全白玉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去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赴白玉县开展法治宣讲36次。

如何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来到白玉县禾欣农业种菌生态农业项目基地,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基地不仅让村里有了联农带农企业,更促进了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扎马村与依里村共同组织村民就地务工,分为长期务工和临时务工,长期务工每村5人,临时务工每天每村10人左右,两村全年预计务工收入80万元左右,土地流转收入18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赠科乡党委书记潘久合称。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前往依里村、上比沙村、扎马村、下比沙村等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建议,到布都、齐麦多吉、德青巴珍等结对帮扶户家中开展慰问活动,并向依里村捐赠了播种机和收割机等农机装备。同时,看望了司法厅定点帮扶驻村工作队的一线干警。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站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高度,要求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白玉县被誉为“金沙江畔的生态明珠”,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属全省“四轴九核”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沙鲁里山核心区域,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我们县域内自然保护地众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70.92%。”白玉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凤良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白玉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情况。“美丽白玉从美丽乡村开始,我们积极开展环保宣讲,鼓励群众从身边事做起,持续改善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司法厅派驻赠科乡依里村第一书记陈钰汇报说。

刘志诚充分肯定了白玉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


擦亮白玉特色文化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示。白玉县文化底蕴厚重,有距今800多年历史的康巴地区第一座宁玛派寺庙嘎托寺;有始建于公元1263年的萨玛王朝古遗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6处。调研组走访了河坡镇普马村“俄色呷玛文化艺术传习苑”,实地考察当地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起来。

调研组还参加了2023年“盛德白玉·草原最牛”乡村民俗文化活动,观摩了赛马、大力士举重赛、牦牛选美特色民俗项目。现场刘志诚表示,下一步在白玉县的定点帮扶工作中,司法厅将继续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助力发展具有“白玉”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盘活可利用的民族手工艺技术资源,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白玉特色文化名片,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时代生机。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安家爱,省司法厅党委委员、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林,省司法厅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四川成都律政公证处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