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
“二十二年来,我一心扑在军供这条战线上为部队、为国防出力,感觉自己身体里的军人血脉也因此得到延续,做这名特殊的‘服务员’令我感觉非常满足。”8月1日晚,《闪亮的名字——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在CCTV播出,活动评选出十位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四川省峨眉山军供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董绍林站上领奖台,讲述了自己俯身军供事业为部队提供优质保障的故事。
董绍林,男,54岁,汉族,自1986年10月参军入伍,2000年从部队转业至峨眉山军供站工作,从此开始了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职业生涯,二十二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从事着军队供应保障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讲,“将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伟大的峨眉军供事业”。
立足本职岗位 践行忠诚使命
“身为军供人,就要心谋军供事。”在董绍林笔记本的第一页,写着他的工作格言。来到峨眉山军供站初,董绍林只是站里一名保管员,他坚持站在军供站建设全局思考谋划,在完成好食品、物资、设备、器材管理同时,还主动担负起健全制度机制、规划建设发展等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都被采纳运用,仅6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军供站副站长,2012年又担任军供站党支部书记并开始主持工作。
峨眉山军供站地处成昆铁路平原与山区交界点,规模小、级别低、人员少,却担负着19个站点162公里铁路线的保障任务,为适应更加多元的部队保障需求,他探索出“军供+机动”保障新模式,考核选拔12名兼职人员组成机动业务分队,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确保关键时刻能挑重担;考察筛选5家餐饮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确保面对临时性、大批量任务时能够有效应对、保质完成。
从业军供事业以来,作为退役军人的董绍林,立足本职岗位,做到了无漏供、无错供、无拒供的“零差错”保障,受到过往部队和官兵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从军报国一阵子,爱国拥军一辈子”的初心承诺。
扎根拥军事业 解决军供难题
面对站内设施陈旧老化和传统保障方式不能适应新时代军供任务发展需求的客观现实,董绍林深入调查研究,问需于部队,问计于同行,推出多项改革措施的同时,他多方奔走,先后争取到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优抚改造资金600余万元,对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2014年购置食品检测仪,可在15分钟内快速检测出肉类品质,确保食品安全;2015年在全省率先配备保温送餐车,提供4小时长效保温,遇到站外送餐、进站晚点等情况都能恒温供餐;2018年对餐厨区、住宿区进行改造升级,修建300㎡的水冲式军供卫生间,提供24小时不间断热水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多人同时使用需求;新开设健身房、图书角、坝坝电影等多功能区,为广大官兵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环境。他牵头编印《峨眉山军供站应急供应方案》,着眼为官兵提供更精细化服务保障,贴心设计“隐藏菜单”,专门定制“暖心病号餐”,入伍季购买峨眉特产、水果制作“顺心欢送餐”,节日准备粽子、月饼等“欢心假日餐”,并提供代买代购、跑腿服务等。
2022年董绍林向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申请资金,对军供厨房、浴室、保障车辆、办公设备等进行全方位提质升级,打造出四川“星级”军供服务品牌,过往部队满意度不断提升。
用心真情服务 成就响亮招牌
2019年9月的一天深夜,火箭军某部临时通报,希望次日提供早、中、晚餐保障,军供站值班人员以通报时间不符合军供保障条例为由,向他建议不予接供。但他毅然受领了保障任务,第一时间收拢人员,启动应急保障预案,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全体干部职工克服临时采购难、物资筹措难等多重困难,通宵达旦完成了保障任务,部队官兵非常感动,整装列队表示感谢。
2021年10月15日至11月7日,他带领全站职工连续24天全天候保障南部战区某部队6.8万人次,创建站57年以来单批次接待量最高纪录,期间,他轻伤不下火线,几次高血压晕厥仍坚守一线工作岗位,在为兵服务中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
近年来,在董绍林的带领下,峨眉山军供站先后被评为“全国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成都军区“军交运输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双拥共建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重点军供站”验收。
充满人情味的“峨眉军供”服务已然成为军供保障线上一个响亮的招牌,董绍林也成为全省爱国拥军的先进代表,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爱国拥军模范”,2022年被评为四川省“军供保障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荣获四川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