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施行一周年,6月30日,湿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阿坝州委书记刘坪出席,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葛晓燕主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同志,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平阳县基层委副主委陈爱珠,13个省级检察院及相关行政机关的代表受邀参加会议。
张雪樵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找准检察履职切入点、着力点,以高质效办案推进湿地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要坚持系统思维,紧盯违法侵占湿地、攫取资源、排放污染等突出问题,持续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抓住生物多样性的“牛鼻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要坚持创新思维,针对湿地保护中存在的地域宽广、涉及对象多元、监管部门较多等特点,积极采取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支持办案,针对不同问题分类施策,探索靶向数据共享,运用监督模型发现线索等有效措施,推动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工作系统化、现代化,以扎实的办案成绩和创新理论成果,助力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
葛晓燕在主持中说到,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安排,来自三江源、青海湖、黄河口、松嫩鹤乡湿地以及泥炭沼泽湿地、红树林湿地的13个省份的检察同仁,以及相关行政机关相聚在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国际重要湿地——若尔盖湿地,共商湿地保护大计,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凝聚保护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检察机关将以此为契机,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依法充分履职,为推动湿地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四川检察力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董冶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湿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加强合作,取得多项成效。希望各地检察机关和林草部门通力合作,结合具体的案件,研究关于湿地资源类型、违法行为认定和违法后果认定等问题,为完善全国配套制度及标准制定等提供支撑。
刘坪在致辞中指出,若尔盖湿地是我省三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黄河上游水量的30%来源于此,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阿坝的重大使命任务,阿坝州委、州政府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媛辉、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野保站站长顾海军分别就湿地违法行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若尔盖泥炭资源和泥炭沼泽湿地保护等问题作专题辅导。
会议发布了十大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包括四川省检察机关督促保护若尔盖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系列案等10个典型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发布案例时谈到,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深耕细作做优湿地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与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湿地保护合力。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以司法办案为中心,进一步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之间的协作,强化湿地保护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加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接榫互动,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与管理,切实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在湿地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广东、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省级检察院围绕湿地保护检察工作作交流研讨发言。
13个省级检察院共同发布湿地保护若尔盖倡议,倡导“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尊重自然、科学修复,深化协作、协同治理,普法强基、汇聚共识”,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调研了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检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