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法院“石榴籽”调解等多项亮点工作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2022-03-10 09:58:43
     

本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经梳理,“石榴籽”调解等三项来自四川法院的亮点工作,以及由四川法院审理的“青花椒”案等三起典型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记者对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四川元素”进行了梳理盘点。
  
  关键词1
  
  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报告原文
  
  “出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见,重庆、四川法院围绕知识产权、环境资源、跨域诉讼服务唱好司法协作‘双城记’。”
  
  ● 了解更多
  
  2021年,四川法院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争取最高法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联合发布典型案例46件,建设“云上共享法庭”,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5.01万件次,联动化解川渝高竹新区涉企纠纷,双城协同提高司法服务效能。探索统一建设工程领域法律适用,妥善审理成渝中线高铁、天府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案件2.30万件,标的额680.20亿元,双翼护航“蜀道难”变“巴蜀通”。依法审理涉成渝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涉外商事案件459件,举办西部自贸司法协同创新论坛,共同制定自贸区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双圈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关键词2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报告原文
  
  “四川法院设立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安徽法院会同妇联等部门落实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责任,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及家庭保护意识。”
  
  ● 了解更多
  
  2021年11月6日,全国法院系统首个设立的涉诉未成年人家教指导工作站在四川落地。当天,叙永县法院少审庭挂牌成立了“酒麒麟·法润乌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叙永县团县委、关工委、妇联、民政局、教体局联合推荐的10名家教指导员,受聘领证上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将对叙永县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存在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家庭教育缺失、不当家庭教育观念、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犯罪行为、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3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报告原文
  
  “四川‘石榴籽’调解室、云南‘金花’调解室、西藏‘送法进边境村居’、新疆‘冬不拉’调解室、兵团‘农牧团场法官工作室’等受到各族群众欢迎。”
  
  ● 了解更多
  
  “石榴籽”调解是四川法院落实“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的创新之举,积极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石榴籽”调解起源于叙永县摩尼镇人民法庭,如今已在全省民族地区“开花结籽”,成为当地多元解纷工作的重要载体。截至2021年,全省已建立“石榴籽”调解室(组织)117个,专兼职调解员513名,共调解各类纠纷6080件,在线调解率达40%,有效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今年,“石榴籽”调解入选首届“四川法院改革创新奖”。
  
  关键词4
  
  发挥典型案例指导作用

  
  经梳理,由四川法院审理的“青花椒”案、“秦荣光”案、“5·09”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据报告,法院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明确“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对相关诉讼请求予以驳回。全国有秦光荣、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干部受到审判,彰显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5·09”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中,590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彰显了法院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