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州
让人民群众对检察院从陌生到熟悉,荣县检察院用了一年时间;让检察院门槛更低、距离更近、办事更容易,荣县检察院不断前行。
检民同心,一路同行。2021年12月,伴随着“四川政法为民十大行动”评选结果揭晓,自贡市荣县检察院“检民一路”品牌再次引起关注。拓展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实现服务人民群众“零公里”,“检民一路”既是对新时代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发挥职能、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次探索实践,也是一种有力回答。
什么是“检民一路”?从机制上而言,它是一种有效整合了基层政法资源,实现“党委领导、检察主导、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从作用上而言,它有效拓展延伸了检察机关职能职责,有力提升了检察机关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水平;从意义上而言,它搭建了这样一座检民“连心桥”,是新时代践行“枫桥经验”的典型代表,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宝贵实践。
2020 年,“检民一路”在荣县初创。次年,“检民一路”活动得到自贡市检察院充分认可,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历经一年多探索和发展,其影响已逐步扩展全川,成为我省检察机关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
主动沟通破难题
“三支团队”搭起交流桥梁
2021年10月,荣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卓俊涛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下检察机关缺乏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对社情民意了解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搭建与基层有效且常态化沟通交流的平台。
其实这段话所讲述的,也是“检民一路”设立的初衷。在一些地方,群众不够了解检察院甚至不知道检察院的工作职责的情况具体存在,这显然与“人民检察”的题中之义尚有差距。
检察机关如何才能有效深入基层倾听社情民意,打造一套高效沟通协作机制体系?基于这一需要,2020年5月7日,荣县检察院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检民一路”活动,通过组建“三支团队”、构建“三个层级”、搭建“三个机制”,推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作为“三支团队”中的重要创新,“检察联络员团队”通过将全县村社的治保委员聘任为检察联络员,并在村社开设检察联络员工作室,群众可以通过他们就近反映情况、联络问题。检察联络员们来自基层,通过联系群众可以进行案件线索收集、参加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等,有力搭建了覆盖村社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也让检察服务更贴心、更细心。
“志愿服务团队”作为另一创新,则是通过发动人民群众收集各类案件线索,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荣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志愿服务团队有网格员、摄影家协会、普通群众共同组成的“检察公益诉讼志愿服务队”;有教师和家长组成的“法治教育志愿服务队”;有“五老”组成的“服务民营经济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人人参与、检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拓展渠道,开门纳言。荣县检察院通过上文提到的两个团队,同由检察官组成的“梧桐树”办案团队一道,组成了“检民一路”的核心力量。并通过检察联络员管理中心、工作站、工作室“三个层级”,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培训、线索奖励“三个机制”,大大强化了基层工作中的检察力量,与社会力量协同收集案件线索、倾听社情民意、进行法治宣传、开展社会治理,形成了人人参与、检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局面,让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有抓手、有机制、有格局。
拉近检民距离
在办案中推进社会治理
2020年7月27日,荣县检察院在双石镇品山村检察联络员工作室所在地举行了“检民一路”社会治理现场推进会。该院将全县249名治保委员聘任为检察联络员,正式在全县开启了“检民一路”的新征程,后续聘请镇(街)、村(社区)治保委员、政法委员为检察联络员,成员从最初的249名发展到今天的1321名。
从彼时算起,“检民一路”活动开展逾年,其成效如何?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荣县双石镇品山村采访。
品山村妇女主任陈德英正是这最初的249名检察联络员其中一人。一年多来,她以自己的实际工作感受到“检民一路”所带来的变化。陈德英告诉记者,作为妇女主任常常会收到村里妇女关于婚姻、抚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求助和咨询,检察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于符合司法救助或者支持起诉的给予帮助,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
对于望景楼社区党委副书记龙立军来说,成为检察联络员是他与检察院打交道的开始。这样的双向合作也给他带来了惊喜:社区居民反映多次的小区渗水、市政花园塌陷、排污管道堵塞等问题,都通过检察机关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的方式得到解决。龙立军对此感触颇深:“原来检察院不仅仅是惩治犯罪,也能给老百姓做这么多事情。”
另一方面,通过工作重心向下,荣县检察院也得以广泛摸排到老百姓身边多发易发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梳理,从而加强对类案和系统性问题的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推动有关单位依法依规开展整顿治理。更重要的是,检察机关主动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从而能够提前介入部分案件办理过程,对有需要的当事人进行救助,并就办案中凸显的治理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总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前发展。
在一件农村留守儿童遭到艾滋病人性侵的案件中,由于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既避免了当事人遭受更大的伤害,同时也填补了制度性空白。去年8月,13岁的小米(化名)被一名艾滋病患者性侵。案发第二天,荣县检察院在小米所在的乡镇开展“检民一路”巡回检察活动,得知小米遭遇后,及时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向侦查机关提出24小时内对小米开展艾滋病“暴露后预防”阻断的意见。1个月、3个月、6个月,小米的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没有感染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惩处,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阻断,小米的人生就可能因此彻底错位。秉持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2021年1月22日,荣县检察院联合公安、卫健部门建立《关于建立性侵害案件艾滋病信息核查制度的意见》,对实施性侵害的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时间开展艾滋病核查和管控治疗,落实对被害人在72小时内开展“暴露后预防”阻断等关爱救助措施,该项制度已在自贡全市进行推广。
构筑实践蓝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探索
让办事门槛再低一点,让检民关系再亲一些,让基层服务再进一步,“检民一路”怀着“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的初衷,充分抓住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机遇,把“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具备时代特色、具有推广复制意义的检察机关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在制度设计上,荣县检察院构建起“360”工作法参与社会治理,全方位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据卓俊涛介绍,“3”是组建三支团队、构建三级管理体系、建立三个保障机制;“6”是立足检察职能开展“六个一”活动;“0”是服务群众“零公里”。这套方案得到县委政法委肯定,并转发至各镇街村社,为深入开展“检民一路”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操作执行上,荣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以检察院党组成员包片分解,定期在各自辖区开展巡回检察工作为抓手,开展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公益诉讼线索收集、未成年人保护、企业法律服务、收集社情民意“六个一”活动。一方面,通过检察巡回工作,“四大检察”得以实现服务社会治理全覆盖,破解了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末梢困境”,实现法律服务“零缺位”、涉检案件零上访、涉检干警作风问题零举报,同时,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也大大拓展了检察官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窗口,提高检察官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能力。让群众有事能找到检察院,让检察院工作能落地在基层。
2020年6月,荣县检察院在新桥镇赶场冲村、旭阳镇王序塘村开展了两场不起诉案件公开宣告暨“检民一路”院坝讲堂。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公安机关代表、村干部纷纷对此次活动给予了肯定。
在2021年的一场调解中,“检民一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帮助叔侄双方化解长达近5年的土地矛盾,也解开了两人的心结。叔侄二人因土地纠纷发生冲突,叔叔被打伤,侄子被刑事拘留提请逮捕。对此,荣县检察院没有一捕了之,而是启动“检民一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经过检察官、派出所民警、当地政府、检察联络员四方人员多次释法说理,双方在达成赔偿协议的同时,也化解了土地纠纷,两个家庭的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借助“360”工作法+巡回检察,检察机关的办案和普法便可做到如此贴近和生动。从“民不知检”的尴尬到“检民一路”的繁荣,荣县检察院主动作为,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上迈出了属于检察机关的坚实一步。基层检察院生于人民群众、存于人民群众,其责任担当与业务发展离不开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检民一路”活动提供了这样一种模式,全方位畅通了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基层智慧,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