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心工程”系列报道之十

  
2021-09-08 11:27:37
     

 

川北监狱案件复查现场 省司法厅供图
  


  今年3月,川北监狱企业职工易某被诊断为肝癌并出现转移,然而,因家里条件极其困难,易某未能入院治疗。这个令人揪心的消息,让川北监狱上下立即行动起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3月24日,一封募捐倡议书引爆了整个川北监狱,短短3天时间,7万余元的爱心捐款汇聚到了川北监狱工会。收到款项后,监狱及时将募捐金送到了易某手中,让他得以安心继续治疗。
  
  围绕干警职工的困难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实施从优待警“爱民心”工程。
  
  成为职工的坚强支柱
  

  患病职工易某早年与妻子离异,一直和女儿相依为命。他因在劳务外派期间身受重伤需要长期服药,只能从事简单工作,收入十分微薄。确诊肝癌后,在朋友多方筹集资金的帮助下,易某得以入院进行治疗。朋友的帮助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后续治疗的高昂费用却不得不让易某再次陷入了困境……
  
  川北监狱工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向监狱党委汇报,并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前去慰问,同时,发起倡议,组织全狱民警职工进行募捐。
  
  “老易这个人太不容易了,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倡议发出后短短三天时间,川北监狱工会共计收到募捐金额7万余元。近年来,川北监狱一直致力于构建川北监狱人的“工作家园”“生活家园”“精神家园”,始终关心关爱困难民警职工,努力为民警职工解难事、办好事、干实事,成为民警职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坚强支柱。
  
  把厚爱融入严管
  
  为实施从优待警“爱民心”工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把厚爱融入严管。
  
  “有没有问题查了才知道,执法公不公正查了才放心!倒查30年见真章!”监狱罪犯“减假暂”案件质量事关执法公信力。川北监狱纪委副书记、监察科科长李天武认为开展案件评查十分有必要。为做好案件评查,川北监狱抽调57名民警对近30年来监狱办理的2.9万多件“减假暂”案件开展评查。通过监狱自查和多轮反复核查,除2件瑕疵案件涉事民警被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外,其余案件均为合格案件。刑罚执行科科长郭长江说:“查完之后底数清了,就有底气了。”
  
  此外,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川 北 监 狱 围 绕“六大顽瘴痼疾”和13项突出问题,立足“4+7”查纠整改模式,开展了一次全面体检。目前,监狱制定了《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实施细则》《民警专业技术资质证书备案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狱地联动机制,协调属地市级纪委监委等部门,积极筑牢“八小时外”民警拒腐防线。
  
  激励和约束并重
  
  每周二和周三,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总要开展“夜间集中学习1小时”活动,把民警集中在一起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队伍建设中,该所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将关心关爱民警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严管中,该所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办法,筑牢“防火墙”;开展延安整风专题培训、党纪党规专门培训,举办警示教育大会,念好“紧箍咒”。同时,该所鲜明用人导向,培养7名年轻人才入选省司法厅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同时有计划开展中层领导选拔任用,注重多岗位锻炼和培养干部。
  
  不仅严管,还要厚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扎实推进从优待警“爱民心”工程,出台一系列暖警惠警措施,有力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切实构筑起共同奋进“精神家园”。
  
  全省开展为基层减负“回头看”活动,切实为基层解困释压。充分用好职务职级序列改革政策,研究制定《2021-2025年全省司法行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树立忠诚有为、担当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开展从优待警活动,努力解决好民警职工子女就学、家属就业、老人就医等实际困难,建立民警依法履职免责制度,健全履行职务受到侵害保障救济机制和不实举报澄清机制;开展关爱帮扶走访慰问活动,全面落实抚恤优待政策;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提供援助。
  
  ■结语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十心工程”的实施,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推出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真切地让群众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获得到法治服务、受得到法治保障,实实在在感受到法治获得感。 记者 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