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犯罪记录制度是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发挥我国犯罪记录制度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我省律师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守民提交了多份议案,其中,针对我国犯罪记录制度存在上位法规定不完善、工作生活中犯罪记录被滥用、刑事前科人员就业困难导致刑罚社会效果消解等问题,刘守民建议,修改相关法律,完善、扩大轻罪记录封存的范围,建立成年人轻罪记录附条件消灭制度,为回归社会的刑事前科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建议一
完善扩大轻罪记录封存的范围
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犯罪记录制度是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工作中,刘守民发现我国犯罪记录制度存在上位法规定不完善、司法实践停滞不前、工作生活中犯罪记录被滥用、刑事前科人员就业困难导致刑罚社会效果消解等问题。
对此,刘守民建议,修改相关法律,完善、扩大轻罪记录封存的范围。建议适时修改刑法、刑诉法,在刑法中设立未成年人专章,作为特殊规定,进一步确认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和前科消灭原则;将目前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的封存规定扩大适用至成年人,但在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和所适用的刑期上与未成年人犯罪作出区别。
对被判处刑罚轻罪符合犯罪记录封存条件的未成年人,刘守民建议建立未成年人轻罪记录直接消灭制度,在刑诉法中直接规定其在刑期执行完毕或免予执行后,视为无刑事前科。对被判处刑罚轻罪符合犯罪记录封存条件的成年人,他建议建立成年人轻罪记录附条件消灭制度,在其刑罚执行完毕或免予执行,且在此后一定期限内无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经本人和特定主体如街道基层政府等申请,由法官经审理、调查、认定,或委托犯罪人居住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调查评估,依据一定程序宣布消除其刑事污点,作出决定撤销其犯罪记录,出具前科消灭证明书,此后视其为未受过刑事处分,当事人也可以声称自己无犯罪记录。
同时,明确轻罪记录消灭的例外情形。对构成“累犯”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不能取消其前科;对虽然是偶犯、初犯,但属于危害国家安全、毒品犯罪以及严重暴力犯罪的首要分子的,即使其被判处的刑罚符合犯罪记录消灭规定,也可由法律明确禁止消灭其犯罪记录,即不在“记录消灭”之列。
建议二
有效激活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建立完善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对确保公民人身安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作用,及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刘守民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有效激活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更好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的建议》议案。
他建议,明确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具有强制报告义务,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代为申请的主体范围;建立各部门机构之间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联动机制;法院设立专门机构,建立特定机制,确保人身保护令的及时受理、审查和裁定;完善配套制度措施,维护和确保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权威和执行。
同时,加大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人的打击力度。涉嫌犯罪的,可将违反保护令的情形作为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加重情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在保护期内监护人仍然实施家庭暴力的,人民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基层组织、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径行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原监护人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此外,在诉讼程序中,一些存在家庭暴力情形的离婚、赡养、抚养、探视、监护权、收养、继承等民事案件,可由同一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根据案情直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将人身安全保护令审查认定的事实作为判别过错、财产分割、变更抚养关系、探视方式等的重要参考因素,优化预防与惩罚功能。
建议三
加强“直播带货”监管和惩治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一种热门的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一场场全民狂欢的直播热潮背后,带货套路真假难辨,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层出不穷,行业乱象丛生。如何规范我国直播购物和网络购物行业秩序,有效杜绝直播行业乱象尤其是名人代言和专家变相带货的突出违法行为?刘守民提交议案,建议对“名人代言”和“专家带货”违法行为加强监管和惩治。
他建议,从性质和范围上约束带货专家,及时出台政策或纪律要求,明确一定身份地位以上的专家进行非广告宣传活动应局限于公益领域,并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出台司法解释,对专家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非公益活动,依法认定为广告行为,纳入现行广告法的规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直播带货”违法举报及维权平台,建立健全名人、专家违法代言黑名单制度,将在直播带货、参加非公益活动中有虚假宣传行为的名人主播、专家拉入黑名单,提高违法成本。并严格依法追究违法代言、带货名人的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刘守民还建议,强化代言、带货行为的政府监管,建立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直播带货平台准入门槛,加强产品质量审核;必要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共同织牢监管网络体系,打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